基金组织认为全球金融稳定面临的风险上升,督促采取全面行动

世界金融稳定报告

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作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阅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日公布每半年发表一次的《世界金融稳定报告》。该报告指出,货币和金融形势进一步紧张、风险承担意愿继续下降;全球宏观经济、信用、市场、流动性和新兴市场风险均提高。基金组织还强调了政府应对挑战的决心,但表示,各国政府共同承诺有效地迎接这些挑战将有益于金融稳定的恢复。

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表示,“今天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显示出我们正在面临的是一个多么严重的危机。采取零打碎敲解决方法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为此,我敦促政策制定者们立即采取全面措施恢复金融市场信心,以便在国家层面上解决危机。同时,各国政府须密切协调各自将采取的行动,以便恢复国际金融体系稳定”。

基金组织顾问兼货币与资本市场部(该报告的起草部门)主任 Jaime Caruana 先生表示,“全球金融体系在过去几个月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动荡,自春季以来,形势严重恶化。然而,尽管形势非常严峻,各国政府解决眼下问题的决心和紧迫感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紧迫感令人鼓舞”。 

他补充指出,“然而,需采取具体行动来解决资本不足、资产估值下降和资金市场失灵问题。各国如采取一致的综合解决方法,应足以恢复信心和市场正常运行,并阻止全球经济陷入更长期的下滑。 

美国仍是金融危机的中心,其住房市场继续下跌及更广泛的经济下滑导致现有贷款质量进一步恶化。由于违约周期尚未进入转折点,《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估计美国发放的贷款和证券资产的宣布损失可能约达 1.4万亿美元,2008 4月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的估计 9450 亿美元。为增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信心,美国及若干其他国家当局已采取措施,包括向金融机构注入资本或建议购买有问题的资产。Caruana 表示,“这些措施最终能否成功尚难以断定。但是,随着具体细节明朗化,当局需清楚表示将如何控制纳税人的风险”。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至到最近之前,新兴市场国家的借款人和金融机构仍具有相当的弹性,但它们将面临的经济环境要比以前严峻得多。全球信用紧缩和经济下滑的共同作用将加快一些国家信用紧缩周期的到来。最脆弱的是那些依赖大量短期资本流动或拥有在国际范围内融资的杠杆化银行体系的经济体。

在短期内,为增强全球金融稳定,《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建议受影响国家的当局承诺将联手解决问题。根据以往危机的经验,报告认为以下五项原则有助于在目前的特殊形势下恢复信心。(1)采取全面、及时和清楚沟通的措施;(2)为稳定全球金融体系,采取一系列协调一致的措施;(3)为控制系统性蔓延,及早发现紧张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确保采取迅速的应对措施;(4)确保政府干预是暂时的,纳税人的利益得到保护;(5)需铭记长远目标是建立一个更稳健、更具竞争性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 

该报告将成为10日于华盛顿召开的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讨论的议题。IMF希望得到“全面且适时”的政策应对。美国下一步的对策及已受到波及的欧洲所采取的政策决断将成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