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重蹈日本金融败战的覆辙吗?

日知录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陈伟  |  阅读:

当日本在1990年代初经历“失落的十年”时,也许并无心情想到当时的灾难将成为后人的教科书:“日本奇迹”终结于股市和楼市的泡沫破灭,日本GDP增幅在整个1990年代都徘徊在1.5%之下,1998年甚至为-2.5%

这样的恶性衰退是所有国家政府都竭力避免的,但眼下的中国经济与泡沫破灭前的日本经济有着不可否认的相似之处:巨大的贸易顺差在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招来其他国家的指责;过度繁荣的楼市和股市掩盖了经济在崩溃前夜亮起的红灯;长期的高储蓄率支持着巨额投资及其带动的经济增长;问题重重的金融系统在繁荣中扮演了核心角色,银行家们使用东方文化和政府模式进行思考、判断,却冀望能在西方的华尔街拥有一席之地。

这样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中国将重复日本的历史,而是说明中国将从日本的过往学到宝贵的教训,汇率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后的10年间,日元一路飙升,到1995年时汇率已从2401升至801。日元汇率的快速上调引发了经济的连锁反应:工业及出口受到冲击,生产基地向海外转移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使国内的就业和需求萎缩,旨在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宽松货币政策与投机的国际资本导致了股市和楼市的非理性繁荣,为日后的衰退买下了伏笔。这个惨痛教训多少促使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升值压力面前保持着足够的谨慎和耐心。

某种意义上,中国在过去的10年间一直在有意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而且直面问题的态度与日本政府“只要目前的路线没有大的危险,就沿着它一直走下去”(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语)的逃避大相径庭。从朱基开始,中国政府就致力于在确保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矫正消费开支过低、全国性的投资过度、贸易顺差过高等经济失衡现象。无论是国企改革、废除农业税还是下调利息税,中国政府传递出明确的改革信号。

但中国并不必然地能远离一切“日本式”烦恼,环境问题就是其中之一。13亿人口的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使中国经济的增长蒙上阴影,而日本在1960年代的上升期被认为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另一个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联合国数据表明,2000年至2005年间,中国15-24岁的人口增长了2000万,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与保证,这种增长将在2010年减缓至100万人,然后开始急速下滑,到2015年,中国的工作人群将开始缩减。幸运的是,中国政府现在就已经认识到,并开始着手处理这些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无论如何,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发展虽然相似却不尽相同。当日本处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即从2000美元的人均GDP10000美元迈进时,其经济增长率为8%-10%。按照经济学家的长期观察,一个国家经济腾飞时间越晚,其现代化的速度也越快,这意味着中国将比同时期的日本增长更快。而这个过程中,认真学习日本经验,总是利大于弊。

Tags:  日本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