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消费者那里所能得到的不止是收入

创新未完,用户继续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本刊记者 王文静  |  阅读: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终端制造商,诺基亚恐怕从来没有想到,产品被用户“滥用”却可以给自己带来丰厚的收益。

去年三月,当其一款名为“运动追踪者”(Sports Tracker)的手机应用软件在网上公之于众时,诺基亚的研究者们其实是有些惴惴不安的。虽然它听上去很酷:利用时下热门的GPS定位系统帮助人们在跑步或骑车时记录速度、距离和时间等数据,并输出到Google Earth的地图上,但毕竟它还处于试验阶段,并未成形。

事实证明,这种担心纯属多余。最终,有超过100万名用户下载使用了这款软件,而他们的反馈不仅让诺基亚看到了其最初狭窄的定位可以扩展到多么广阔的范围—滑雪、赛车、飞行或者仅仅是在地图上涂鸦,也让开发者们根据其建议增加了诸如能让用户分享最佳路线甚至照片的网络小组等应用。

不过,“运动追踪者”最大的功劳是,它促成了诺基亚产品试验室Beta Labs的诞生。也许是看到了让开发商和用户直接对接模式的巨大好处,“运动追踪者”发布一个月之后,这家芬兰公司干脆建立了这个网站,让用户免费尝试各种还未完成的手机软件。

显然,比起以往费时费力的焦点组调研来说,这不失为一个成本低廉(微不足道的网站运营费用是其唯一开支)却回报颇丰的用户研究新方法。帮助塑造一款潜在热门产品的感觉,不仅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热情,而且还会大大避免一般调查中常出现的那种毫无创意或建设意义的回馈—Beta Labs主要为诺基亚高端的N系列智能手机提供应用,要知道,它们的使用者,正是那些沉迷于技术的“奇客”们,也就是所谓的该行业的意见领袖。

正像Beta Labs的经理Vilkamo Tommi对《环球企业家》所说:“它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期望!”自Beta Labs正式上线以来,它已总共发布了30余个测试应用和服务,并且拥有每月100万的页面浏览量、20万左右的下载量以及上千条极有创见的建议。

如今,Beta Labs与使用者共同开发成功的“毕业级作品”(Beta Labs graduates)中包括功能类似iTunes的音乐管理、播放软件Nokia Music PC Client,在手机照片中加入位置信息的GPS照片定位系统Location Tagging,以及可以轻松将图片和视频传到博客或者其它网站上的Share Online 3.0(今年11月,其最新的4.0版本也在Beta Labs上发布)。

或许你已注意到,诺基亚建立Beta Labs的更深层次含义其实是想借助用户的力量集思广益地打造一个更为强大的移动网络世界—迄今为止,这还是一个其主要竞争对手iPhone独领风骚的世界,而它的制造商苹果公司则是由技术精英自上而下主导创新、在产品及各种应用发布之前一贯保持神秘的典型代表。

从创造内容到主导创新

如果你还在为自己于Facebook上的大吹大擂、维基百科上一条常识词条的解释,或者YouTube上那部粗糙视频而沾沾自喜并因此自诩为“奇客”的话,那么不妨坦白地说,你早就已经落伍了。

没错,直到现在为止,由Web 2.0网站带动的“用户创造内容”热潮仍有愈演愈烈之势。但与此同时,最初的那批科技“先驱”实际已转向了新的兴趣:利用简单的数字工具、现有技术和互联网,对原创意产品进行改造以满足自己更高要求—增加iPhone的电池寿命、扩展数字录像设备TiVo的硬盘容量,或者拆开菲比(Furby)娃娃对其重新编程,以便使它具有诸如行为感应报警等等新功能。换句话说,这些货真价实的技术业余爱好者们已从单纯的创造内容,过渡到了重塑整个产品的功能乃至设计。

而其背后揭示出的一个残酷现实则是,无论原创者怎样遮掩产品的核心“机密”,仅仅一个廉价的芯片读取工具,就会让盗用及改装它成为可能。而这其实也是颇富争议的中国山寨制造商得以快速反应的真正支撑点。那么,何不主动揭开自己这个注定保守不住的秘密呢?

这正是一家名为Arduino的意大利电路板制造商所做的。在其网站上,包括产品设计图纸和配套软件在内的所有商业细节都是公开的,并可供下载。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修改甚至贩卖它。

注意!Arduino所做的是开放其硬件技术。不同于那些开源软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复制成本,每制作一批硬件则动辄需要花费上千美元。所以,常规逻辑下,Arduino的模式近乎疯狂:在没有专利保护的条件下,它创造了足以杀死自己的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然而回想一下,当1990年代初时,似乎所有人也都认为Linux是疯狂的,但就是这款在微软、苹果和Unix这三大封闭且昂贵的操作系统巨头之中夹缝求生、由一群志愿者在业余时间创造的开源软件,孕育出了GoogleWeb 2.0以及整个的互联网时代。

是的,每项革新的产生或许都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痛楚。对于硬件来说,这就是随着商品化的大潮,产品自身创意和设计价格已越来越低—无论是一块电路板、一枚芯片,还是一部手机、一台电脑,每个人都能轻易地仿照它的设计,经过微小地改良之后重新投放到市场上。所以,与其绞尽脑汁地猜测消费者需求,不如放手让本身就了解自己的用户去直接主导设计。

但是目前,无论国内外,本来就不多的开源组织和企业却都还没有找着明确的赢利模式—商家们或许到了需要转变思维的时候了。在Arduino的收入构成中,电路板的直接销售仅占极其微小的部分,而大部分则来源于想要基于它进行设备生产的客户支付给Arduino创始人的顾问费。就是说,这家开源硬件商并不是在向人们兜售自己的产品,而是以原创者的身份兜售自己的经验。

其道理简单明了:如果别的企业完全借鉴开源组织的设计,生产出更具竞争价格的产品时,无妨!因为作为原创者,用户将不可避免地以其为中心,这使得它能首先知晓该行业的最新前沿趋势。而这种信息不仅变成其可以贩卖的最有价值的资产(即品牌),也得以让企业本身时刻走在竞争者的前面。

当面对《环球企业家》关于如何看待Beta Labs前景的提问时,Vilkamo引用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传奇人物阿伦·凯(Alan Kay)的一句话:“预见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自去创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