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2C这个似乎已经被eBay统治的市场,一些个性化公司抽出新枝

创意集市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李晨蕾  |  阅读:

中学时候的陶艺课程在凯伦·沃萨巴(Karen Wosoba)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颗种子却陷入了漫长的冬眠期。的确,对于这名普通妇女来说,艺术太过遥远,在大学时,她甚至从来都没有想过专门去学习这项技艺,只是在结婚生子后,她才得以从家庭主妇的工作间隙中做一些锅、碗、杯子、罐子之类的实用器具。当这些东西在家中堆积如山时,她自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把它们卖给别人。

要知道,以46岁的年龄重新创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放在五年前,沃萨巴的想法可以称得上疯狂,但一个专门兜售手工制品的网站Etsy,却让她的梦想在一年前成为了现实。

手工的魅力

有时,回归传统恰恰是一种创新,而这正是Etsy的精髓。

三年前,身兼画家、木匠、摄影师等多重职务的罗伯·卡林(Rob Kalin)和兴趣相投的两个朋友创建了Etsy,为爱好手工制品的人们提供交易和交流场所。而正如其宗旨一样,从书写电脑程序到连接电缆,所有工作都是三个创始人亲手完成的。

起初,Etsy发展缓慢,足足两年,才在线卖出了100万件商品。但此后,其声名不胫而走,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其销售量迅速翻了一倍。如今,Etsy的注册用户已达到70万,并以每天3000人的数量持续增长着。

事实表明,人们已经越来越喜欢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去年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eBay仅在美国洛杉矶、纽约、芝加哥、华盛顿等10个城市的交易总额就达到70亿美元。这样的网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买与支付方式,也为每一个普通人找到了一个创业赚钱的好方法。

除了采取固定价格而非竞价的模式外,EtsyeBay在经营手法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摊主们在网上建立虚拟商店,将所售商品的照片、图像,甚至制作过程等信息公之于众,并与潜在买者直接进行交易及发货。消费者可以利用其搜索程序聚焦某一产品种类、某地卖家甚至某一种颜色,而商户也可以在一个名为“陈列橱”(Showcase)的地方展示自己最好的作品。

或许可以这样说,比起前来购物的顾客,来自172个国家的将近20万名手工艺爱好者才是这里的“上帝”。他们会发现,发布一件商品所收取的20美分“租金”(有效期四个月)以及3.5%的销售“提成”绝对超值,因为Etsy不仅为其创造了一个个人创意的价值实现出口,还提供一些诸如如何为商品拍照、定价艺术、顾客服务等方面的指南以及包括木雕和编织等主题的教学文章。换句话说,其力图打造一个活跃且具有很强黏性的商户社区,比如沃萨巴就爱上了这里,因为这让她找到了做“艺术家”的感觉。

顾客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摊主交流能否制作自己喜欢的颜色或样式。而一旦发现其商品违反了该网站的首要准则—必须手工制作的规定时,他们还能直接联系网站的法律顾问。

目前,Etsy已获得Union Square投资公司的四轮投资。在其起步阶段的一次董事会上,当卡林兴奋地向Union Square的股东弗莱德·威尔森(Fred Wilson)列举他希望加到网站上的众多时髦应用时,威尔森站起来打断了他,并将其名单上的条目一个个划掉。在他看来,Etsy只要专注于一个核心就好。

这个核心就是“手工”。对于处在工业社会的现代人来说,这已不仅是个简单的爱好,而是成为了暂时逃避机器的一种生活方式。当商店里充斥着各种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色商品时,亲自织一件不同的毛衣、做一块糖果或是仅仅画一张卡片反而成为了弥足珍贵的礼物。“我想人们厌倦了购买批量生产的东西—而这正是Etsy的魅力。”沃萨巴说,眼下她正忙着为顾客定制一套有着大大小小12个盘子的餐具。

独一无二的感觉,也使得网站的用户呈明显年轻化的特征。其摊主平均年龄为35岁,顾客则是32岁。而他们中的95%则是网络行为黏性更高的女性。

狭缝“求”生

的确,当科技使生产者和购买者渐渐远离时,Etsy却利用它把我们拉回了那个在裁缝店里做衣服、找木匠打制家具或者从面包师手中直接接过蛋糕的时代。在互联网对现实世界的很多行业构成日益紧迫的威胁的同时,有人也看到了新的机会:利用其打破时空界限的特性,将一些只能出现在远古时代的活动“复活”。

Etsy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成立于2003年的新加坡网站BarterXchange,借助于网络,它让曾经只在原始社会才得以存在的物物交换重新盛行。如今,价值250万美元的物品和服务正通过它在世界各地辗转流传。去年,一个美体沙龙的老板黛丝·冷(Daisy Leng)用自己的美体产品换取广告和电脑软件,从而节省了2800美元现金。对于一个小企业主来说,这是相当大的实惠。

诚然,eBay“门罗众生”的强大统治力在短期内还无法被撼动,但对于顾客而言,这却是喜忧参半的:他们可以在eBay上找到几乎所有需要的东西,同时又难以分门别类地寻找自己中意的特色。这就给EtsyBarterXchange这样的网站留下了商机。除此之外一些更加细化的垂直电子商务形式也应运而生,比如丝绸制品专卖网站Silkfair。正如其一个商户所说:“我不需要100万人浏览我的东西,只需要那一部分合适的人就行!”

鲜明的特点加上现成的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势,让这些新兴网站在互联网备受追逐的时代获得风投的青睐自然是顺理成章。然而,当泡沫逐渐显现,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下,其缺乏清晰明确的盈利模式等问题也浮出水面。这意味着,除了一些看上去很“酷”的表象外,电子商务网站还需要真正的内核,以抵消萧条时期网上交易量日益减少所带来的冲击。

一家由eBayExcite前高管于2005年创办的网站Oodle,就笃定用广告分级的方式来赢得更多利润,这无疑宣告了其要与eBayCraigsList等行业巨头正面对决。与后者相似,它也采用“比较购物”的模式让顾客购买到价低质优的商品或服务,同时通过与广告商的利润分成实现盈利。目前,Oodle聚集了8万多家网站上的分类广告,用户不但能够通过分类搜索获取大量信息,还可以发布自己的需求,并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去年3月,它已累计获得1600万美元的投资。

而另一家网站Wigix则采用和Etsy一样的固定价格模式,商户发布商品列表甚至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它希望依靠更友好的页面和浏览系统等服务来吸引并留住用户。

Forrester调研公司估计,消费者在网上的20%花费都流入到了eBay或亚马逊的口袋里,但如同任何领域一样,统治者四周从来都会环伺着各色挑战者,而他们也总会从前者的垄断帝国中寻找到一丝缝隙。

Tags:  C2C Etsy eBay 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