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环境经营”理念的爱普生的下一个难题:如何建立从产品制造到回收的完整“心血管系统”

绿色动员令

来源:2009年3月20号刊 第6期 总第177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郑治  |  阅读:

即使大部分消费者对气候变暖问题忧心忡忡,但在实际消费中却常常言行不一。2007年,麦肯锡公司对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英国和美国的7751人进行了一项相关调查,结果表明,87%的消费者对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表示担忧,但只有不到33%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准备或已经购买了绿色产品。

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障碍包括: 缺少认知、负面感觉、缺乏信任、价格较高和不易购买。对任何试图销售这些产品的企业而言,它必须先让自己成为绿色传道士,而不仅仅是售货机。不过,有一些企业仅仅是推出某些“绿色产品”,以便给自己的品牌贴上绿色的新标签,而精工爱普生(Seiko Epson Corp.)的做法则显示了已经充分认识到环境挑战重要性的企业在这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在其最近发布的“2050年环境愿景”计划中,爱普生将从降低制造环节碳排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建立新业务模式等方面入手,希望在2050年前把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90%,实现所有产品的资源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参见图表)。

对于有待激活绿色热情的消费者而言,这一计划听起来好像是又一个“口头协议”。但事实上,一直秉持“环境经营”理念的爱普生在1988年时就将之作为第一个“环境元年”,开始全面消除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的使用;从1998年的第二个“环境元年”开始,则进一步更全面地以环境负荷指标来衡量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技术和环保两个方面做到齐头并进,这是我们保持企业的收益和环保平衡的一个重要关键。”爱普生战略部执行总监酒井明彦告诉《环球企业家》。

2050年前削减90%碳排放的目标是否有点好高骛远?

酒井明彦:这是我们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是根据地球能够承受的碳排放容量来制定的目标。这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个课题,而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这可能是一座很高的山峰,但现在不是讨论能不能爬上去的问题,而是说我们必须有很坚强的意志,必须要爬上去—因为我们已经无法回避地到达山脚下了。

实现“2050环境愿景”的困难是什么?

酒井明彦:我们的“动脉”是销售产品,“静脉”是回收产品,只有这两个管道同时运转正常,才能实现产品从制造到回收的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但现在,虽然这一业务模式已经有雏形,但“静脉”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原因是,这需要消费者的参与和配合,而这是企业无法有效调动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再扩大、再构筑一个更强有力的更完善的社会系统。这意味着更大挑战:如何节省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让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达到平衡点。

环保挑战如何改变了爱普生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酒井明彦:产品的生命周期事实上并非越短越好,而是使用的时间越长对环境的负荷是越轻的。困难在于,每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都是不一样的,以前的产品和今后的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是不同的,我们必须从经营的角度考虑,如何让用户长期能够使用我们的产品,这是我们最基本的政策和目标。

如何平衡环保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

酒井明彦:的确,如果我们过分追求产品的环保性能,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收益。作为企业,不可能只制定一个单一的目标,而要实现综合收益的最大化。爱普生现在尽量减少使用原材料,并希望用最低的能源消耗来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消耗和成本,并实现成本最低的组装,这样才能实现第一步:制造既环保又节省成本的产品。这样做的结果体现在用户将更容易购买低成本、高环保的产品。

爱普生的绿色编年史
1988第一个环境元年:宣布全面废除使用氟里昂
1992在日本实现全部废除清洗用指定氟里昂
1993在全世界实现全部废除清洗用指定氟里昂
1998第二个环境元年:制定环境综合措施
1999成为第一批自愿回收再利用旧信息产品的公司
2000推出爱普生生态标签
2002实现金属零件的焊接和电极零件原材料98.6%无铅化
2004达到零排放一级标准
2004加入联合国全球行动计划,成员企业必须在其经营实践中贯彻人权、劳动、环境和防止腐败等十项原则
2006RoHS指令达标,杜绝使用六种有毒重金属物质
2008第三个环境元年:发布2050年环境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