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大自然来免费提供能量?听上去很酷,但需要看天行事
风车幻影
自从1999年3月20日,美国人鲍勃·舒马赫(没错,他和F1“车王”迈克·舒马赫同姓)驾驶着风能汽车“铁鸭”创造了风能汽车陆上最快速度的世界纪录后,英国工程师理查德·杰金斯就一直等待着战胜他的那一天,没想到一等就是十年。
由于对地面、天气条件的严格要求,以及在充分利用风能的同时,还需摒弃风向等因素对前进方向的阻力,使得十年来杰金斯虽先后研制了五辆汽车、尝试过数百次也没有获得成功—所幸,别人亦然。
所以,当3月27日,杰金斯带着其最终版本“绿鸟”,来到拉斯维加斯南部的爱雯帕湖盐床时,其实心里是没有太多期待的:这一天的条件并不十分理想,风速仅为每小时48.2公里。
或许可以称之为神迹,总之,杰金斯的“执拗”终于获得了回报。这一天,他与他的“绿鸟”重新撼动了已定格了十年的世界纪录,将每小时187.8公里的数字刷新为202.9公里。
天时、地利、“人”和
实际上对于以前的经历,杰金斯从不以为然。“我们从没有失败过,只是没有条件成功。”他对《环球企业家》说。而其口中所谓的条件,当然并不单单意味着“天时”。
澳大利亚的莱夫罗伊湖盐床本是杰金斯锁定的完美地点。它不仅是世界上最为理想的天然路面,其毗邻的卡尔古利更曾是一座闻名的金矿,这让杰金斯相信,该地会带来运气。也由此,当去年出现可能有大约30%的盐床被水覆盖的迹象时,他也没有放弃。“能否打破世界纪录主要取决于风向。一旦出现有利的风势,我们会尽可能寻找一个最为理想的出发点。”他当时在博客中这样写道。
然而,连日的多雨导致的湿滑地面,会使汽车轮胎无法得到恰当的静摩擦力,从而速度和方向都将受到致命的影响。已经驻扎这里的杰金斯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难眠之夜,他都会爬起来去看看地面是否已被蒸发掉了一些水分。8月25日,地表终于有了一周以来初次让他兴奋不已的干燥趋势,但三天后的沥沥细雨又浇灭了刚刚点燃的希望。终于,在守候了20多天后,他不得不承认:阴雨导致此次挑战流产。
不过,这样的挫折并不算什么。莱夫罗伊湖盐床只是杰金斯每年花两个月时间考察的地方之一,在世界其它开阔地带都还有的是机会。果然,2009年3月20日,特意选择在舒马赫创造纪录的十周年纪念日上,杰金斯再次重启他的雄心。
当然,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挑战。
风能汽车最早出现在美国。它主要通过安装在车头、发动机以及顶棚位置上由风轮、导流板、发电机、风筒等组成的筒式高效风力发电装置产生的强大电流,让电动机运转,从而驱动汽车行驶。
“绿鸟”则更擅长于“借力打力”。杰金斯将其视作帆船、飞机与F1赛车的组合,而其的确也利用了飞机和F1赛车上的碳复合材料和技术。除车轮结构外,车身唯一的金属部件就是一对钢性翅膀,它们能够以与机翼同样的方式产生向上提升的动力。如此,这种空气动力学设计和较轻的质量能让“绿鸟”达到风速的三到五倍。其较早的一款车型,就曾在风速每小时40公里的情况下,创造了144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所以,没有人能够否认,“绿鸟”已具备了打破世界纪录的能力。
创造历史的前几天,杰金斯和他的团队一遍遍检查地貌以及“绿鸟”的“健康”状况,并比以前更为频繁地将各种数据、图表上传至博客—与其说是为其支持者,不如说是让自己能够安心。而眼下,已卸下心头一块重负的杰金斯又有了下一个目标:今年12月,他将向冰面纪录发起挑战,之后,也许还会有水上。
尚欠东风?
“我们想要证明,风能将成为未来替代石化燃料的重要可再生能源。”谈起研发“绿鸟”的初衷,杰金斯对本刊如是说。对于机械工程学出身的他来说,如此的执着或许只意味着对自己专业的痴迷与狂热,但对于他背后的资金支持者—英国最大的独立绿色电力能源供应商Ecotricity公司来说,意义则远非那么简单。
Ecotricity的创始人戴尔·文斯是一个身价超过1亿英镑的争议商人、一个疯狂热爱跑车的环保主义者,以及一个努力工作、性格坚毅,却总是穿着破烂牛仔裤、戴着耳钉的嬉皮士。15岁辍学后,文斯无心追逐他人期待的贷款消费和其它社会职业,而是离开城镇和房屋。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在其住所—英格兰中部斯特劳市一个废弃的军用汽车中,建造了一个小风车,供给其需要的所有能源。这不仅让他确定了自己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也从此开启了其职业生涯。
虽然“绿鸟”与传统的风能汽车原理并不相同,但它的成功却让Ecotricity公司坚定了其开发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风能汽车的信心。而一旦这个愿望成真,作为英国第六大供电商、最大风力涡轮装置制造商之一的Ecotricity,从此将会增加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其实,在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多方推动下,电动汽车已毋庸置疑成为了一个大家认定的未来汽车趋势。然而这同时也揭示出这将会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至今仍未解决的成本问题和越来越顶级的玩家介入,也预示了其资本推动的特质。而风力发电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在这里,更强的风力并不等于更快的速度。相反,它是一个机械构造所提供的效率问题: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能量将其尽可能大的转化为一个方向的动能,营造了一个天然的工程门槛。正如杰金斯所说:“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解决方案,最终由一个免费而现实的资源来提供能量—而这只能由风能实现。”
不过风能的“致命伤”在于其供应的不确定性和不持续性,这也直接导致了“绿鸟”十年的波折。但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突发奇想,却总会给人惊喜。在风能动力汽车实现日常化的过程中,另一家名为Sirius Exploration的英国公司走在了Ecotricity前面。
该公司在传统的电力储存之外,发明了一种叫做“洞穴储存气流”的方式。它可以在没有自然风形成的时候,使压缩空气在特殊的洞穴中被释放出来形成动力。而这种新型技术相比锂电池,则拥有更高的能量存储效率。
但即使如此,当前的金融危机和石油价格暴跌也让所有这些尚处于商业探索阶段的新能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过,其拥趸们或许也需要从“绿鸟”的案例中学到另外一课:耐心。比如文斯,他就笃定20年之内,风能汽车将会成为现实—而为此,他也愿意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