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多元化和跨越边界的创新有可能被培育和被发掘

研究院院长眼中的本地创新

来源:《环球企业家》 2010年2月20日刊 第3-4期 总第198-199期  |  作者:胡卉  |  阅读:

编者按:

无数商业故事证明,我们所谓的源于西方的创新模式并不一定能在中国市场上百分百立足。反之,西方文化遭遇中国文化狙击的例子时常发生。那么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很多公司已经开始思考改变原有的创新模式,立足中国本土市场进行创新。比如IBM,早已把全球实验室的中国样板打造出来,跨越IT服务之外的能源、环保和交通等领域。在中国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存的市场上展开颠覆性创新的实验。

而对中国公司来说,由于存在一个这样的庞大群体:年轻、接受传统教育、开始了解西方文化,更亟待消费带有生活方式色彩的产品。这就意味着,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多元化和跨越边界的创新有可能被培育和被发掘。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开始尝试用更智能化的搜索系统来满足中国网民的需求;而拥有5亿活跃用户的腾讯,则是借助自己强大的用户基础,来充分挖掘数据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种种适合本地市场的互联网产品,以及无线互联网的应用。

相比更成熟的西方市场,中国这样的市场具备不同层次用户需求,许多新兴行业尚未被培育的中国市场更适合建立多元化创新的试验田。这在市场走向有序和整齐划一之前,应当是创新思维最活跃和多变的不可多得的时期。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 IBM中国研究院院长 李实恭

全球实验室里的中国试验

过去的实验室大多在封闭的环境里,研究人员与外界的接触比较少。于是,大家想象中的研究室工作的人就应该是科学怪人的样子,自我封闭,不食人间烟火。IBM倡导的全球实验室是说整个世界和整个地球都是我们的实验室,这里包含几层意思,第一是打破围墙,其表现就是我们跟外界紧密合作,我们所做的研究课题必须要切合企业需要、个人需要、社会需要,甚至国家需要,总而言之,做研究目的就是要符合这个题目的对象的需要。而贯穿其中的概念则是开放与合作。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已经建了两个全球实验室的中国基地:一个是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他们的实验室是我们的实验室,我们的实验室同样也是他们的实验室,两者所拥有的环境要互相结合,打破各自领域的限制。第二个是我们跟沈阳市政府合作成立的生态研究院,这是我们在中国第一个落地的生态城项目,希望建立成环保城市的样板。全球实验室的做法,在中国刚刚起步,全世界范畴IBM还有很多个,不久前在台湾建立了一个针对社会医疗的实验室,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多。

之所以采用全球实验室多方合作的做法,是因为很早之前我们就发现,IT服务已经不单单是IT的服务了。我所认为的IT服务有两种,一种是建立必须的IT设备,另一种则是用IT的力量来在各个领域提供服务,服务于不同对象。前者早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普及,后者我认为还是会持续很多年的趋势。新的趋势就是以IT的、科技的力量来提供服务给社会大众或企业。在这种趋势的驱使下,很多新的借助于IT技术的行业会被创造出来。比方,哥本哈根会议很多议程没有定论,但是大家达成的共识是未来必须追求低碳经济。而低碳经济本身就会成就很多新的产业,这些新兴产业跟传统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紧密相关。我们看到的是,低碳经济所应用的科技是有其商业价值的,并且这种技术转化为商业的速度越来越快,过去新的科技可能投资周期长达3-5年,现在如果1-2年没有产生新价值,也许就被淘汰。这就为IT服务提出了新课题,如何把技术应用于新兴行业并且创造更大的价值。不止从碳排放角度,而是从全球自然资源的使用来看,如何更好利用,如何减少浪费。

另外,我认为很明显的趋势是,IT服务的应用不限于科技行业,越来越多是跨领域的结合。当要跨领域结合的时候,就是跨学科整合,这里面会出现很多议题。我常常在想,IBM已经不能仅仅是一家IT公司,我们其实是一个尚在定义中的更新的公司,远超出IT的范畴。我们把IT服务带入自然资源、人文社会,跟民生相关,跟衣食住行都有关系,我们只是一个比较具备有不错IT能力的公司,创造和带动很多新的产业,这也是未来IT服务外延扩大的意义所在。(本刊记者胡卉根据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