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特的知识和全球丰富技术资源的互通,更可能产生颠覆性创新。

徐亚丁:融合之道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  |  阅读:

生物界有个有趣的现象:不同品系、不同品种,甚至不同种属间物种结合所得到的下一代,往往比它的双亲表现出更强大的生长速度和代谢功能,即所谓的杂交优势。

这个现象,同样也适用于创新领域。

从本质上说,创新有两类发展方式。一类是技术驱动;一类是需要驱动。对于需要驱动的创新,具体而言又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发展原创的新的技术来满足需要;一种是通过融合不同的现有技术,来满足用户的需要,我们称之为融合创新。

融合创新关注的关键问题,是实际需要与现有的多种多样的技术资源的结合。融合创新从实际需要出发,通过融合现有的不同技术,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可能发展出新的颠覆性技术。

中国是发展融合创新的理想之地。一方面,中国发展迅速、巨大而多样化的市场孕育着大量的、多样化的用户需要;另一方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发展了很多中国独特的专门知识,如中医、风水等。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这些独特知识和全球丰富的技术资源相融合,会有更大的可能产生颠覆性创新,从而不仅仅满足中国市场的用户需要,也必将对全球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融合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要达到1+12的效果。融合创新有以下两个层次:

1.“物理反应”的融合:融合带来新的、更好性价比的产品,但是不会激发新的技术。如不同品牌的部件的融合,不同质量的部件的融合。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任何一台汽车里面,我们会找到很多不同品牌、不同质量的部件。在国产车里面,一个常用的降低成本的方式是在关键部件上选用一流品牌,在外围部件上选用相对便宜的品牌。这其实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集成创新。

2.“化学反应”的融合:融合带来系统结构的创新,并产生新的技术体系。这方面有两个典型例子,国外的例子是IBM 在上世纪80年代推出IBM PC时,融合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Intel 的芯片,创造出影响深远的Win-tel体系,并成为统治计算机领域数十年的主流技术;国内的成功案例是上世纪90年代,国内公司融合当时已有的 CD技术及视频解码技术,推出VCD机,颠覆了当时的主流技术—盒式磁带录像机技术,成为视频娱乐新的主流技术。

除了产品、技术的融合外,文化、组织的融合也对创新大有裨益。我本人在美国生活了很长时间,为德国公司工作,目前负责在中国发展创新,对三地的文化稍有了解:美国文化是追求创意,行动迅速,有时候未免失之粗糙;德国人严谨,精益求精,遵守流程,速度上可能稍逊一筹;中国拥有多样化的市场需要,善于博采全球的先进技术,在创新文化方面的体现是海纳百川,丰富多彩。

我们回顾颠覆性创新的以下三个条件,刚好可以和上述三种文化特征产生有意思的联想:

★解决现有问题的新方法

★对于新兴市场的某一初始用户群来说足够好

★技术具有不断改进、向上发展并进入全球主流市场的潜力

如果我们能从中国大量而多样化的需要出发,利用美国文化的新想法和速度快速发展出新的创意和产品原型,通过德国文化的严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则可以组成颠覆性创新的“国际梦之队”,从而以中国为跳板,发展服务于全球的颠覆性创新。更进一步,不仅仅发展出颠覆性创新,也颠覆现有的创新体系,实现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二十一世界的创新,善融合者得天下。中国,理想的融合之地。

(作者为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