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宝洁研发团队的一次失败试验,成为提升菲律宾汰渍洗衣粉销售的最大功臣。
输出配方
当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裁朱健文几年前在印度某个偏远山村看到家庭主妇抡着棒子敲打和清洗衣物的时候,绝然没有想到,几年后自己领导的中国研发团队会真正改变印度主妇们这项繁重的家务劳作。
那时,朱健文观察到印度主妇们和中国主妇们一个极大的差别:由于中国家庭洗衣机保有率极高,主妇手洗衣物的时间很有限;印度主妇则不同,洗衣机在当地的普及率很低。一个家庭主妇要承担全家人的衣物清洗。这样,洗衣变成她们不得不花费两至三个小时来完成的工作。朱健文新奇地看着这些主妇们用刷子费力地刷衣物、而后再用棒子敲打。她细致地发现,因为长时间双手浸泡在洗衣溶液中,这些主妇的手显得十分粗糙。
这些粗糙的手正是宝洁2009年在印度推出的汰渍天然洗衣粉的创意源泉。这款产品因为“柔和不伤手”在面世后大受欢迎,一方面保持了汰渍系列强大的洁净能力,同时相比普通的汰渍便宜30%。它背后的神奇配方,正是诞生于朱健文所在的宝洁北京技术中心。
自1988年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其在华的研发机构已从最初的二三十人发展至如今500余人的规模。它的使命,也早已不再是单纯地把宝洁全球成熟的技术拿到中国进行本地化改良。为贴近中国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它早已开始从事真正的创新:玉兰油美白系列、佳洁士草本牙膏和佳洁士盐白牙膏等都是在宝洁北京技术中心的实验室里变成了现实。它在宝洁全球研发版图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不仅服务中国市场,而且还担负着除了日本以外的亚洲市场的前沿开发工作。甚至,全权负责某些品牌的发展创新,比如舒肤佳。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由这里走向全球,造福于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们。印度汰渍天然洗衣粉,正是宝洁北京技术中心输出创新的一个最新案例而已。
这当然是朱健文乐于见到的场景。同样,这也是履新不久的宝洁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睿博(Robert A. Mcdonald)迫切希望看到的。在华跨国公司不仅把中国视为成本低廉的世界工厂,也不是简单的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而是越来越多地成为跨国公司的研发重镇。在朱健文看来,之所以宝洁北京技术中心能够跻身于宝洁全球最优秀的研发中心之一,在于中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消费人群,如果有产品或者技术能在中国获得成功,就能在全球其他国家应用起来。此外,中国每年拥有数量庞大的大学毕业生,这构成了研发机构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宝洁的创新可以是完全的从无到有,也可以是配方的改良、生产工艺的改进、包装材质的变化。朱健文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案例,即是佳洁士全优7效牙膏的突破。
用宝洁的内部术语来说,这是一个具备变革意义的可持续性创新(transformational sustainable innovation)。事实上,在此之前,不同的牙膏突出不同的功效,如洁白牙齿、保护牙龈等等,从未有一支牙膏可以解决所有的牙齿问题。而这正是宝洁北京技术中心从2000年以来接下的艰难使命——把相关技术运用在一支牙膏里,并使得各方面的功效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最终,这个困扰全球业界多年的技术难题在北京宝洁技术中心得以攻破。它突破性地将亚锡-氟系统这一备受全球口腔专业人士认可并同时对抗多种口腔问题的技术,引入到家庭口腔护理当中,可以有效对抗包括防蛀修护、保护牙龈、减少牙齿敏感等现代中国人常见的7大口腔问题。2009年,全优7效在中国市场推出。美国宝洁也十分重视这项创新成果,几乎和中国市场同时推出类似产品,此类产品更于今年6月登陆中欧、东欧、中东以及非洲地区。
品牌的混搭也是一种创新。2008年,宝洁在中国颇具创意地推出了含有舒肤佳皂粉的汰渍洗衣粉,意在一款产品当中结合汰渍的去污能力和舒肤佳的除菌功效。可惜的是,这项创意并未在中国市场引起广泛的反应。宝洁北京技术中心有两个团队都负责汰渍的研发创新,不过各自面向的区域市场不同,一个服务于中国市场,另一个则专攻东南亚市场。当“汰渍+舒肤佳”的主意在中国市场进展不利的时候,两个团队一起碰头交流,想到何不把这一混搭的产品拿到菲律宾试试?
为何在中国受挫的创意可能在菲律宾改变命运呢?这源自宝洁对于两地消费者习惯的深入洞察。在菲律宾,人们花在手洗衣物的时间比印度的主妇们还要漫长。每天3至4个小时的洗衣时间,洗衣过程中的体验对于消费者十分重要。中国消费者可能忽视的在汰渍洗衣粉中加入了舒肤佳的香味以及皂粉的手感变化,却在菲律宾的消费者那里得到了认可。更微妙的是,相比汰渍,舒肤佳在菲律宾是家喻户晓的肥皂品牌,具有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舒肤佳+汰渍的混搭,无疑也是提升汰渍在菲律宾的市场占有率的好方法。
这个源自中国却在异国大放异彩的想法是宝洁中国创新力量的佐证,同时也印证了麦睿博的观点:我们始终将宝洁的创新视为是与数十亿人们分享小智慧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