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里森穷追不舍的竞争压力下,一向保守的SAP正变得富有进攻性,且因此所获颇丰
开口是金
在埃里森穷追不舍的竞争压力下,一向保守的SAP正变得富有进攻性,且因此所获颇丰
“我很担心,拉里,我们这列货车马上就要撞到高高的债台了,”私人财务顾问菲利普•西蒙在写给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的电子邮件中说,“我们真的有必要作个预算,计划一下了。”
这封写于2002年的邮件是最近股东诉埃里森案的法庭文件所披露的。其时西蒙反对埃里森为了维持自己一贯的生活方式——慈善捐款和私人投资——而不惜举债的做法。现在看来,埃里森个人并未陷入严重的财务窘境。在去年的Forbes全球富豪榜中,他仍以161亿美元的身家位居第五。
但在过去15个月中,埃里森斥资近200亿美元所做的对仁科、Siebel等商业软件公司的一系列疯狂收购,却有可能让甲骨文严重偏离轨道。
至少在目前,埃里森还很难证明收购行动增加了股东权益:甲骨文现在的市值比2004年缩水了约40亿美元。而且,埃里森不计成本的昂贵收购行动,也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负担,导致了几次大规模的裁员。
此际等待它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欧洲最大软件商SAP的却是鲜花和掌声:其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在2005年一直稳中有升。今年1月中旬,SAP在财报中称,2005年总收入增长了13%、其中主营业务软件收入增长了18%。在甲骨文的家乡市场美国,SAP的收入增长达31%,在过去三年内将市场份额几乎翻了一倍——代价当然便是甲骨文市场份额的下跌。在亚太市场,SAP增长也高达25%,在过去三年将市场占有率从46%提升至70%。受此利好影响,SAP的股价应声而涨,创下一年以来的新高。
SAP管理层乐于把自己的成绩单归功于遵循“内生性增长”(organic growth)的哲学——尽管它也曾加入竞购仁科和Retek的战团以及做了一些小规模的收购——的胜利。SAP全球CEO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表示,在四五年前,也曾有呼声劝SAP收购CRM厂商以应对当时最大的CRM厂商Siebel的竞争,SAP并未理睬,而是决定自己单干。结局? Siebel最终沦为一个被收购对象出局,SAP则称自己在CRM领域现在是最大的供应商,大于“Oracle+Siebel”的组合。
至于当年也不热衷收购的甲骨文为什么现在会成为收购狂,孔的回答相当简单:那是因为它的市场份额在下降,而SAP的市场份额自2001年以来一直在上升。“四年前,甲骨文在企业管理软件的市场份额是我们的一半,现在加上它的五个收购对象后,它的市场份额仍是SAP的一半。”
过去一年多来,这样的唇枪舌剑并不鲜见,从而形成近年来企业软件市场最激烈的一场战争。现在来看,SAP管理层已然信心爆棚。在最近的美国市场新年动员大会上,当谈到竞争对手态势时,SAP执行董事兼全球客户解决方案与运营总裁李艾科 (Léo Apotheker)的幻灯片显示的是一片坟墓;而在亚太市场的新年动员大会上,可能为了照顾亚洲人的含蓄文化,李的幻灯片显示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可能是一贯以狂言著称的埃里森未曾想象过的结局:他的激进收购行动使得本在市场营销上偏保守的竞争对手变得更为激进——当去年12月15日甲骨文公布业绩后不到一个小时,SAP迅即给记者发邮件对这份业绩声明进行详细批驳。
一个月后,在甲骨文整合计划“Project Fusion”的周年纪念会上,参会者被告之埃里森将会做主题演讲,大讲甲骨文的行动计划,但直到会议开始前的最后一刻,总裁查尔斯•菲利浦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与会者,埃里森因感冒不能出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