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拿到外包“绿卡”?致翔的答案是,让设计深入生产和售后服务现场
中国外包革命之设计特辑:从外包到“正规军”
如何拿到外包“绿卡”?致翔的答案是,让设计深入生产和售后服务现场
在致翔创新工业设计公司的会议室,最显眼的是一张“A.O.史密斯和竞争产品特性分析对照表”,上面列着A.O.史密斯、海尔和西门子热水器重要产品的功能和外观特点比较,这家A.O.史密斯在华惟一的设计外包公司希望以此提醒自己,在为客户做设计的时候,时刻注意扬长避短,“在横线(竞争对手产品)和纵线(A.O.史密斯自己的风格)的交界点上寻找到一个平衡的位置。”致翔执行总监肖军涛说。
这种努力没白费,今年是A.O.史密斯和致翔合作的第四个年头,A.O.史密斯的市场座次从原来的第四或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在今年三月份,在华销售量甚至超越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海尔而跃居第一。
而在2002年,当清华美院的两位教授——蔡军和刘志国刚刚创立致翔的时候,A.O.史密斯在中国的日子却并不好过。这家美国热水器巨头在1998年高调入华之后,销售量却迟迟提不上去,他们这才意识到,简单地把在美国设计的产品拿到中国来卖,在某些方面不太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在美国,A.O.史密斯和建筑承包商合作,热水器管道在修建大楼的时候就直接埋下,体积大占地多;而中国家庭使用的热水器是放置于厨房或者浴室之中,小巧精致,外观设计非常重要。由此,A.O.史密斯便开始在中国寻找设计团队,准备重新包装产品。
致翔赢得了“面试”的机会,但和很多才起步做外包的公司一样,致翔接到的第一单产品仍然是一个小项目——设计一个小厨煲。根据A.O.史密斯提出的设计定位,致翔的设计人员综合考虑了中国本身的厨房环境、消费者习惯的安装方式和使用方式。他们对产品设计反复的“推敲”,甚至细致到比如要论证厨煲设计多高才能满足中国的橱柜安装要求,以及应该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在各个方面不断地和A.O.史密斯讨论、修改,然后才小批量地投放生产实验,耗时近半年。这款小厨煲后来被证明非常成功,在国内的同类产品里销量位居第一,这也使致翔通过了A.O.史密斯设计外包的“资格考试”。
但起步仍然艰难。由于缺乏热水器的设计经验,致翔负责这个项目的设计师必须开始新的学习,去企业看生产线,看整个研发过程,跟A.O.史密斯的人一起参加讨论,让自己成为其研发团队中的一部分。随着合作的稳定,致翔进一步深入A.O.史密斯的生产领域,跟踪生产过程。比如在产品要做出改动的时候,致翔的工程师会亲自到A.O.史密斯的工厂跟相关人员协调,监督生产过程。必要的时候替A.O.史密斯核算成本,比如说增加了一个零件会增加多少成本,是不是在A.O.史密斯预算之内。
为了“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致翔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由三到四人组成的设计研究部,针对设计所涉及的产品领域进行市场趋势、消费者习惯等研究分析,目的就是更专业化,为以后的设计项目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早在2003年,致翔的研究团队就给A.O.史密斯做了一份报告,对A.O.史密斯高中低档的不同产品风格做了规划,2005年,A.O.史密斯开始委托致翔对自己的产品线进行整合。“客户没有想到的我们提前想到了,客户的利润因此提高了,设计公司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致翔创始人之一刘志国对《环球企业家》说。
进步还在不断发生,致翔“最早做事情是从设计公司的角度出发,然后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后来就会站在用户角度,去了解用户体验。”肖军涛说。了解用户的方法是接近用户,致翔的设计师会跟着A.O.史密斯的安装队伍一起入户进行调查。一次,他们发现在安装热水器的时候,有的用户会把热水器安装在天花板上,房间吊顶之后这个热水器的一半就埋在里面,用户必须把手伸进去才能触碰到开关。这种不方便就是改进的信号,在后来的设计中,致翔就把开关部分移到热水器的下面,正是靠着这样完整的“研究—设计—生产—回访”的链条,致翔不断从用户体验出发,改进设计。
2005年,致翔和包豪斯艺术设计制作中心合并,设计师达40多人,规模位列国内同类型设计公司首位,致翔不喜欢用外包来形容和A.O.史密斯的关系,好像自己是雇佣军一样,过来解决一个项目就撤走了,“我们现在就像是A.O.史密斯的‘正规军’。”肖军涛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