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十年,将有8.65亿女性踏上全球经济的舞台,她们被称作“第三个十亿”。如何让她们产生更强的影响力?沃尔玛和高盛在中国分别进行了一场杠杆式的帮扶实验
你好,“第三个十亿”
10月中旬,沃尔玛中国公司事务高级副总裁博睿(Raymond Bracy)走进了云南大理的一块柑橘地。他曾是美国的海军飞行员,也担任过波音公司的中国总裁,无论是哪一个身份,这都是他第一次在中国踏进农田。
在果园里,博睿和当地的农妇们一起摘下了刚刚成熟的橘子,在此之前,这些妇女们刚刚接受了沃尔玛的一笔贷款,并听沃尔玛的采购人员讲解了农产品需要怎样的要求和过程才能够进入沃尔玛的卖场。而在将来,她们种出的水果则有可能进入沃尔玛的卖场,摆上这个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专门为它们设的爱心专柜。
沃尔玛中国公司事务高级总监李玲告诉《环球企业家》,这些农妇们目前的柑橘产出量并不能达到沃尔玛对供货商的要求。“但为了给贫困地区妇女创造更多的机会,我们降低了这个门槛,让她们的商品能够进入卖场中”。李说道。而为了保证供货质量,沃尔玛还计划教这些妇女们一些诸如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培训。
贷款、培训、带进卖场,这些援助源于沃尔玛与中国妇女基金会合作的“母亲创业循环项目”。今年沃尔玛一共捐出了200万元人民币,作为对云南、河北和内蒙古的妇女提供农业和养殖业方面的启动或应急资金,并计划在引入农业专家进行培训的基础上,也为这些妇女的劳动成果打开销路之门。
沃尔玛的这200万人民币将起到杠杆作用。美国博斯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将有8.65亿名女性踏上全球经济的舞台,这些女性被称作“第三个十亿”,她们将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动力。以埃及为例,如果该国的女性获得同男性同等的就业机会,它的GDP将能增长34%。
优先采购
“实际上一个好的母亲她带动的是一个小社会。”博斯的全球合伙人徐沪初告诉《环球企业家》。“有一句特别有名的话,如果你教育了一个母亲,你就教育了整个家庭,如果一个母亲成功了,整个家庭就成功了。”高盛高华证券总经理宋冰也认为针对女性的CSR很重要。
然而面对不可限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机会,“第三个十亿”们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根据博斯公司的分析,在新兴经济体中,将有8.12亿名女性参与到未来十年的经济活动中,然而她们中有近80%的人并没有接受充分的教育、培训和社会及政治的支持。如何帮助这个庞大的群体获得更多的经济能力,不仅是社会,也是企业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沃尔玛便已经计划好了自己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该如何去帮助女性。“我们有大量的供应商,我们的供应链是全球最强大的供应链。”李玲说,“而世界上有很多生产企业和服务供应商,有很多女性发展其中。”鉴于自己企业的特点,沃尔玛在去年启动了“全球妇女经济自立”项目,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让妇女在自己的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中得到工作和经济发展的机会。大理农妇们接受的“母亲创业循环项目”,便是这个大计划在中国的行动之一。而在全球范围内,沃尔玛这次帮扶行动正将触角伸向着更多的供应环节。
在美国,沃尔玛正在增加对女性经营企业的采购,这意味着在多家能够提供同等质量和规模的货品的供应商中,沃尔玛将对由女性领导的企业实行优先采购权。而沃尔玛为自己设下的目标,则是在2016年底对由女性经营的企业实现200亿美元的采购量。
由于供应给美国的产品遍布全球各地,这一优先采购权适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对与自己供应链相关的农场、工厂中的妇女,沃尔玛则像帮扶大理农妇那样,为她们提供贷款、培训和特设的市场准入机制。而对已经是自己合作伙伴的大型供应商,沃尔玛则要求他们提高自己企业中女性员工的数量。即使是在不属于自己既有采购链的环节,沃尔玛也在着意为妇女们寻找自立的可能性:在巴西,沃尔玛雇佣女性建筑工人建设新的商场,并为圣保罗的妇女提供在卖场工作的机会;而在未开设卖场的印度,沃尔玛则和职业学校合作,为当地的妇女提供零售的技能培训—至少这些力所能及的培训能让妇女们在其他零售场所找到工作。
自己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而受助方则是最擅长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妇女们,沃尔玛显然在用自己的企业特点将这件公益做得更加利人又利己。事实上沃尔玛利用自己章鱼触角般的供应链体系做公益的事例并不仅限于此,今年十月,其还如法炮制要求供应商们在可持续生产上更进一步。“我们不相信一家公司只能在做一个好商人和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之间选择,我们企业的特点让我们可以去兼得。”沃尔玛全球公司事务与政府关系副总裁戴思理(Leslie Dach)自豪于自己企业的特点能够给公益项目带来的强大执行力。
激发商业潜力
而作为一家投行,高盛则是用培训班的方式帮住那些经营小型企业的妇女们成长为真正的商人。
宋冰还记得自己作为“巾帼圆梦”培训班的面试官,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女学员们的情景,那时候她们请教宋冰的问题还极其简单,“开始的时候只是很小的管理问题”,“怎么管我的企业,我就这几个人,以后我怎么做”。而后来培训班课程结束,宋在点评学员们的商业计划书,或者请学员们来高盛作交流的时候,这些学员们开始思考整个公司的人力发展、管理层的调整等很深远的问题,“你就明显感觉到她的企业是在长大的。”而这便是“巾帼圆梦”给这些小企业的经营者们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
2008年,高盛启动“巾帼圆梦”女性创业助学计划,同包括牛津、麻省理工、耶鲁等大学在内的80多家高校和NGO合作,以期为世界各地的一万名具有商业潜力但是又资源匮乏的女性提供商业和管理教育。“我们的招生要求都是要招什么什么条件以下的,而不是以上,因为她们得到的支持最少。”宋冰告诉《环球企业家》。
金融和商业的业务特点,使高盛能够更加知晓女经营者们的短板何在。“这些人自己摸爬滚打,目前有什么困难就去盯那个困难,不太有机会退身来思考企业往后三五年该怎么走,市场哪儿是蓝海哪儿是红海。”宋冰说 道。
为了给以感性思维为行为主导的女经营者们注入经商的理性思维,“巾帼圆梦”的培训班俨然像一个平民女性的商学院。在世界各地,高盛以一个本地学校搭配一个国外学校的方式,邀请商学院的教授结合当地的经济和学校的办学专长,向学员们传授包括会计、营销、融资、运营、人力资源管理和商业计划书撰写在内的专业领导才能和创业技能,并将三周的培训课程分散到3至5个月的时间内,让学员们在接受完一轮理论指导过后,相互到各自的企业参观找灵感,再回来想自己的企业下一步该怎么办。
在刚刚毕业的云南的培训班里,一名学员本经营着民族服装和工艺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一度远销20多个国家,却在过去的几年里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影响而难以拓展自己的业务。通过培训之后,这名学员不仅学会了阅读财务报表、制定经营策略、如何进行内外部沟通等,还计划再拿下一块地作为加工和销售基地,发展集旅游、观光、购物和产品研发为一体的一条龙业务。
经过专业的商学院教授授课之后,女经营者们不仅对自己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清晰可行的计划,亦从人力资源管理和融资上获益良多。不少学员当初因家庭作坊起家后被“任人唯亲”的人员配备模式困住了发展的规模和效率,在培训过程中慢慢知晓了依靠亲情建立信任关系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限制。有的学员起初对于融资的概念仅限于知道借钱可以找家人和银行,如今不仅了清楚了其他的融资渠道,还了解了在和投资人相互接触时,双方分别要看彼此的哪些需求。曾有一个学员看到了绿色食品行业的成长空间,刚开始仅想了解这个行业可以经营哪些食品、提供哪些服务,在接受系统的培训课程之后,却来咨询高盛以知晓外国的投资者们如何看待中国的绿色食品市场。
在传授商业管理知识之外,高盛亦知晓同男性相比,女经营者们在商场起步时总缺乏自信和社交圈。针对前者,高盛在课程中有意识地安排女老师上课,用女性的案例做分析,并安排女企业家同学员们见面,以榜样的力量让她们明白女性也可以把企业经营得和男性一样好。而针对后者,高盛则通过有长期联络的导师制、让高盛的员工与学员接触、举行线下聚会和线上的网络圈子,把培训项目里的人都联系了起来。
在电子商务大热之际,高盛还不失时机地同阿里巴巴合作,从阿里的平台中接收学员,为她们做关于供应链、账务之类的管理知识培训。而当从阿里巴巴获悉云南的电子商务发展较为薄弱的时候,高盛还在云南的培训班里强化了“阿里巴巴班”,尝试如何将云南特色的农业和种植业同电商结合。其将云南第一批“触电”的女创业者们带到了班上,通过在培训班的交流,这些电商起家的学员感染到了其他传统行业的学员,让她们也有了“淘宝”一把的想法。“有个卖红掌(一种花卉)的学员,她已经在看怎么通过电子商务,更好地打开她的市场。”宋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