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pen以直觉式的方式将传统书写与数字世界链接起来

握紧最聪明的笔

来源:2007年7月上 总第136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祝小浩  |  阅读:

Smartpen以直觉式的方式将传统书写与数字世界链接起来

当你在键盘上手指舞动时,你看见光标在屏幕上闪烁,提醒你它跟随你的思路走到了哪里。你可以把这句话用Email发送给朋友或贴到博客上,也可以编辑成手机短信,或发到时髦的Twitter上。

这样的事情时刻都在发生,人们已经非常习惯用电脑和网络来记录生活、想法,与朋友进行沟通。你会不止一次听见人们在需要用笔填写文件或撰写报告时抱怨说:“我都不知道怎么写字了。”

或许,我们正在经历一次可怕的变革。无论被握在手里的是原始人用的石块还是现代人用的钢笔,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以书写方式记录历史与自我表达。现在,这一延续了数千年的习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似乎无限开放的数字世界里,纸与笔的物理局限性显得相当刺眼。纸张上的静态文字不易分享,缺少像图像、声音这样多元化的交互媒介。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应该放弃纸笔,彻底投入到电脑的怀抱。事实上,人们缺少的只是将纸、笔与自由沟通、丰富表达及多元化应用相联系的渠道,如果能够把传统书写方式与数字时代之间的隔阂打通,事情也许会发生戏剧性的逆转——一种名为Livescribe的智能笔正试图扮演这个变革者的角色。

完美笔记

Livescribe是个合格的课堂小帮手。当你在特制笔记本上写字时,它具有的“纸张重放”(Paper Replay)功能可以记录下你听到的内容。不过真正厉害的是,当你用笔尖双击笔记本上某个词的时候,Livescribe能从那个词开始播放内容,甚至,你可以通过点击印在笔记本上的按钮来调节播放速度。

想和同学分享你的笔记吗?Livescribe记下的笔记与录音可被上传到电脑上发送给他们,更酷的是,人们收到的是你的笔记“原稿”,而不是呆板的标准字体。当然,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把“手稿”转化成电子文档。

完美笔记只是Livescribe的诸多功能之一,它还能充当计算器、字典,而且,Livescribe与时俱进,第一代还需要通过USB接口,第二代产品就会具有WiFi,届时,发送或上传“手稿”内容轻而易举。

总之,Livescribe能帮助我们抓住那些易被忽略或遗忘的信息,在处理日常工作时也大有作为。Livescribe的发明者吉姆·麦格拉菲(Jim Marggraff)坚信这支笔能带来“无以伦比的体验”。“能通过便携的低成本工具提高阅读、写作、交谈与倾听这些人类交流的基本模式,它昭示了移动电脑的新时代。” 麦格拉菲对《环球企业家》说,“我想我们已经进入了纸计算时代。”

一套标准的Livescribe平台包括智能笔、特殊纸张、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智能笔比万宝龙钢笔大一点,备有可充电电池、微型录音器与扬声器、微处理器和存储笔迹、声音与软件。笔尖上方有一个内置的摄像头,能以每秒75帧的速度将笔画进行数字化记录。点定位系统(Dot Positioning SystemDPS)通过特殊纸张上肉眼无法辨识的独特小点来精确定位智能笔在纸上的运动,同时,相应的软件就能识别并记录书写内容。此外,开发工具能让给用户自己创建、发表、分享或者销售新的Livescribe应用软件。

这套设备将在今年4季度以不到200美元的价格上市,目标客户是大学生、记者、医生和律师等需要记录信息和保持交流的人们,同时开放自己的程序,允许第三方为其编写各种应用程序。

今年69日,Livescribe与微软咖啡桌似的触控屏幕电脑Surface同时在D5上发布。的确,有很多人将它们相提并论,认为二者都是对以键盘、鼠标为代表的传统电脑形式及人机交互方式的改进。Surface选择了与iPhone一样的触摸屏技术,Livescribe则把纸张作为处理任务的基础。

其实,早在2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梦想将笔与电脑联系在一起,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也曾深受诱惑,并由此留下硅谷最为经典而华丽的败笔。比如苹果(Apple)公司售价高昂的“牛顿”(NewtonPDA和投资7500万美元开发手写操作系统却一无所得的Go公司;Palm在掌上电脑取得了一定成功,却始终无法走向普罗大众。比尔·盖茨在5年前预言道2007年平板电脑(Table PC)将成为美国最流行的电脑,但现在,其市场份额还不到1%

惨痛的现实使一些人并不看好Livescribe,麦格拉菲对此并不以为然,他认为把Livescribe称为“笔形电脑”(pen computing)是错误的。“智能笔的模式与以前基于笔的电脑平台完全不同。它很易于使用,是围绕着纸笔处理的预期来设计的,并不等同于手写笔在平板电脑上的处理任务”。麦格拉菲如此解释。
[---分页标志符---]

 系出“名门”

最令人好奇之处在于,这个改变书写传统的想法最初源于何处?为此,我要问一下作为Livescribe的创始人兼公司CEO的吉姆·麦格拉菲。

按照麦格拉菲的建议,答案要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

吉姆·麦格拉菲有着“硅谷小子”般的典型经历,在麻省理工拿到电机工程的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后,他在Packet Technologies与互联网的建设者之一鲍勃·巴兰(Paul Baran)共事。1986年离开后,麦格拉菲帮别人创办了Stratacom,这家公司在1996年被思科以40亿美元收购。

充满热情的麦格拉菲不太安份守己。当Stratacom的同事继续从事互联网技术研究的时候,他再次选择了离开。麦格拉菲想做些对人们生活有更直接影响的事,确切说,他被以下这个问题迷住了:美国七分之一的成年人在世界地图上找不到美国。

是的,应该发明一个被点到某个国家时能自动报出其首都的地球仪。麦格拉菲和大学室友一起创办了Explore Technology,生产了一种名叫Odyssey Atlasphere的产品。这个聪明的地球仪定价399美元,且只在特定零售店出售。不过,由于销路好得出人意料,Odyssey Atlasphere最终引起当时著名的垃圾债券大王迈克·米尔肯(Michael Milken)的注意,他通过自己拥有大多数股权的LeapFrog收购了Explore Technology,麦格拉菲遂被任命为 LeapFrog的执行副总裁。

和大多数硅谷小子相比,麦格拉菲相当幸运,他通过一个发明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职业前景。在LeapFrog,麦格拉菲踏上了自己的创新之旅。

1996年某天凌晨4点,经常给四岁儿子进行亲子朗读的父亲麦格拉菲从床上跳起来,想到一个伟大的点子:让孩子控制能发声的书本进行阅读的跳跳蛙E书包。

三年后,这个以麦格拉菲的声音为标准发音的跳跳蛙E书包开始量产,每台售价50美元。LeapFrog很快以此占据了75%以上的电子学习产品市场,成为2000年与2001年美国销量最好的玩具。

尽管这个创意产品将LeapFrog带入了最美好的时光(销售额从2000年的1.6亿美元迅速窜升到2003年的6.8亿美元),但麦格拉菲深知单一产品不足以保证长久成功。于是,第二个王牌产品Fly Pentop诞生,而后者正是Livescribe的前身。

2001年,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的麦格拉菲读到Wired杂志上一篇介绍新型纸笔计算处理系统的文章,他眼前一亮,直觉认为该技术与跳跳蛙E书包的声音结合起来就能产生新的交互方式:“我意识到我们能把纸作为媒介,我们再也不需要跳跳蛙E书包了。”

在两个方面,专为814岁儿童学习和游戏设计的Fly Pentop为日后的Livescribe奠定了雏形:首先,一种名为Gamepad的纸代表了智能纸的方向,在每张游戏纸的顶端有一些称为Fly Strip的线条,当Fly Pentop点击这些线条时就激活了相应的游戏。所以这些线条本质上就是一种纸质的只读存储器;而在互动性上,Fly Pentop不仅能讲笑话,甚至能在孩子用它写下脏话时说“你不能这么说”。

尽管Fly Pentop有很多神奇之处,但在当时,麦格拉菲并非唯一注意到这项新技术的人。诺基亚与索尼爱立信也开发出能让用户直接将手写内容输入电脑的笔。但它们的产品笨重、昂贵,而且需要与其他设备一起使用。麦格拉菲的野心显然更大,他梦想中的产品不需要主机,能独立处理任务。

花了3年时间,麦格拉菲才得到Anoto技术的独家使用权,还打败了KPCB的约翰·杜尔(John Doerr)所领导的一家希望将此技术用于开发PDA的集团。不过,Fly Pentop的开发对麦格拉菲和LeapFrog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考验:4年的研发花费5600万美元,召集了300多名工程师、设计师和顾问;惠普、迪斯尼、时代华纳和通用电气旗下的NBC新闻等各种公司都贡献了力量。

就在Fly Pentop即将为LeapFrog续写传奇之际,麦格拉菲再度选择了离开。显然,他感受到了Fly Pentop的诱惑:以纸张为基础的输入、处理技术理应有着宽广的商业前景。在Anoto“进修”了一年半后,麦格拉菲于20071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Livescribe

目前,这家只有45个人的创业公司得到了VantagePoint Venture Partners领导的风险投资者2200万美元的资金,它的团队成员多出身于LeapFrog Palm、苹果 IBM等业内“名门”。

尽管短期内,中国消费者不会马上与Livescribe碰面,但善于从一个发明引发另一个创意、且勇于开拓的麦格拉菲认为这项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适用的:“我们对把它引入中国充满渴望。”

好了,或许我们应该现在就拿起笔,开始重温童年时候的习字岁月,在不久的将来,朋友们收到的可能就是你的“手稿”短信或邮件了。在这个充满标准化味道的数字时代,你得承认,麦格拉菲的创意令人期待。(本刊记者周惟菁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