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你看来投资绿色类股仍是与太阳能、风能行业划等号的话,那你的知识恐怕就要更新了

扩大绿色视野

来源:《华尔街日报》  |  作者:Ellen Sheng / David Winning  |  阅读:

基金经理们表示,现在是扩大“绿色”或是环保投资视野的好时机。

日前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或许会促使各国加大节能力度。油价高企和对全球变暖的逐渐重视也让替代能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并在今年推动某些公司的股价大幅上扬。

许多太阳能行业的公司股票在近几个月涨势强劲。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中国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untech Power Holdings Co.)股价自9月份以来的涨幅已超过一倍。但与此同时,基金经理们认为,像高能效等更精细行业的公司股票正被忽视。

伦敦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旗下全球气候变化股权投资基金(Global Climate Change Equity Fund)经理西蒙•韦伯(Simon Webber)称,由于高能效技术的成效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或是不如太阳能那样魅力四射,因此市场的炒作程度要少得多。全球气候变化股权投资基金掌管着3.5亿美元资金。

实际上在“绿色”投资者看来,在太阳能和风能之外还有潜在的投资机会。一部分基金经理就在搜寻产品与节能题材有关的公司,例如能提高工业机械能效的特制低摩擦球轴承,或跟踪耗电情况的监视器等。

在亚洲地区的能源消耗激增之际,亚洲各国迫切需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并为此付出更多努力。国际能源署(IEA)称,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将占全球一次能源新增消耗量的45%,而且其中大部分是煤炭产生的。

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迄今一直抵制实施强制性的碳和硫排放限制,不过这些国家也已经制定政策减少对高污染的煤炭及原油的依赖。但另一方面,虽然亚洲国家渴望减少石油进口和降低污染,但其政府却一直不愿意补贴太阳能、风能和其他替代能源的额外成本。

韦伯表示,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是先以提高能效为出发点。这仍然是一个成本问题……因为节能灯泡的价格要比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或一座太阳能发电厂便宜得多。

随着中国向重工业化转型,其节能的任务尤其艰巨。而专家认为,中国制定的节能政策还远远不够。去年中国就未能完成年度节能目标,而且距离其2010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恐有渐行渐远之虞。

然而,提高的空间肯定存在。日本经济产业大臣(Minister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甘利明(Akira Amari)就表示,日本在过去30年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40%。相比之下,中国是在最近才起步。而且据IEA所称,如果中国能更积极的付出努力,到2030年所节省的能源会相当于目前整个非洲的能源消耗量。

香港Sarasin Rabo Investment Management执行董事安德里亚•卢瑟(Andreas Luethi)称,中国现在面临着形像问题,随着2008年奥运会临近,中国要保证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虽然乍看起来不可能,但许多领域都具备进行能效投资的潜力。新加坡Clean Resources Asia Management的联席负责人兼研究主管安东尼•威尔金森(Anthony Wilkinson)称,不过是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这家机构旗下的Clean Resources Asia和Clean Water Asia基金管理着1.7亿美元资金。

在威尔金森看来,从可持续性林业、煤炭清洁技术到以压缩天然气为动力的汽车等各类题材都可以投资。他对那些开发新能源和新技术,并面向中国的香港上市公司颇为青睐。这其中包括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China Everbright International)、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GCL-Poly Energy Holdings)和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China Power New Energy Development)。

威尔金森称,这些公司有着良好的管理,一部分还有政治背景。他认为,至少一家公司,或这三家公司都有希望壮大。

施罗德全球气候变化股权基金目前投资最多的两家公司分别是西门子(Siemens)和飞利浦电子集团(Philips Electronics),随着节能灯淘汰白炽灯的潮流席卷全球,这两家公司受益匪浅。韦伯表示,由于节能灯的利润率更高,其需求增长将带动这些公司的销售和利润。

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和飞机制造商采用重量更轻的碳纤维代替钢材,这项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产业也引人瞩目。

日本的东丽公司(Toray Industries Inc.)就是受益者之一。该公司与波音公司(Boeing)签署了为期16年的碳纤维供应协议,供后者的787梦幻客机(787 Dreamliner)使用,合约总价值至少高达60亿美元。该公司股票于5月18日跌至804日圆(折合7.20美元)低点以来已反弹13%,周二收于908日圆。

然而,投资能效题材的公司并非万无一失,且在亚洲尤其如此。纯粹经营能效业务的公司往往规模不大,对它们的研究也不充分。

虽然许多像发电商这样的大公司热衷于靠投资节能技术为自己披上绿色的外衣,但很大一部分资产可能仍是由那些会产生污染问题的低能效工厂或工艺组成。那些以环保、造福社会和管理良好的公司为目标的投资者会对此类大公司敬而远之。

威尔金森还表示,亚洲一些地区还存在腐败和官僚主义等阻碍。例如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力之争就可能妨碍公司出售节能技术。此外,有些地方的政府还袒护本地企业,排斥掌握先进技术的“外来户”。

但他表示,加强环境立法能够消除政策上的不利影响。

威尔金森指出,提高能效会是一个持续多年的话题,现在只是刚刚起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