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整整一代人第一次经受经济周期考验,而这通常也是开创新生意和新局面的时机

转折之年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杨福  |  阅读:

直到4个月前,很多人都不会想到2008年会以一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作为标签被历史铭记。对于相继经受四川大地震的沉痛考验以及北京奥运荣耀时刻的中国来说,这样的逆转尤为突然。在很大程度上,这将影响整整一代人——尤其是中国新生的中产阶级——对未来的信心:他们中的大多数,生平第一次经受经济周期的考验。

痛定思痛,一个问题迫切需要人们的回答:既然经济周期存在,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预警系统,才能确保在灾难发生之前,唤起人们足够的危机意识,从而未雨绸缪?

10年前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来,商业媒体——尤其是具备国际视野的商业媒体——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角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过。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速度和深度,事实上已超出很多人的预料。但在这个过程中,却鲜有与中国经济在全球的触角相匹配的商业媒体扮演灯塔作用:在顺境中提醒风险所在,在逆境中给予前行鼓励。

在未来10年,描绘中国向现代市场的激情长征以及这一征途过程中所需承受的苦难,无疑仍将是中国商业媒体的最大主题。但在描述的过程中如果不重拾“睁眼看世界”的中国近代启蒙传统,我们则很有可能在“中国奇迹”和“脱钩论”(新兴市场国家能够比过去更好地抵御发达国家经济下滑带来的冲击)的自我陶醉和安慰中,无法辨识潜伏的威胁。也可能即便意识到基本面在恶化,却不能看到前路已是悬崖。否则,我们就不会在“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后,才突然痛苦地意识到:这场危机虽是“美国制造”,如今却已属于所有人。

2008年迎来创刊15周年纪念的《环球企业家》,在倾情见证并记录四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改变的同时,也完整地追踪了发端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如何演变成一场真正的全球性危机的过程。本刊坚信,在所谓的扁平世界里,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只有单程票。在这架列车在高速行驶之际,商业媒体的最重要使命,即是秉承全球视野和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去解剖其日益复杂的动力系统,以探测任何一个轻微的经济泡沫破裂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事后的总结与梳理对商业媒体来说固然重要,但在这个商业信息海量化以及碎片化的时代,最重要的仍是“走在曲线前面”的预见能力。

而当盛宴散场,当恐惧压倒贪婪,商业媒体最重要的工作则是给出信心和希望。本刊坚信,正如在过往任何经济下行周期所显示的那样,企业的成败并不取决于多少成本被削减,而是这些成本是如何被削减的——以及更重要的:哪些成本是不能被削减的。经济下行周期之所以通常都是开创新生意和新局面的时机,一个原因便是那些很早功成名就的企业太快地放弃了大有可为的增长机会。事实上,微软和甲骨文这两家伟大的科技公司,正是诞生于艰难时世。

新的一页即将翻开,但2008这个转折之年给中国商业带来的印记,在未来很长时间后才会被抹平。《环球企业家》将继续秉承“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的不变使命,以最大的热情和责任感,去记录中国商业“寻找新希望”的旅程。前路想必充满颠簸,但重生的喜悦,也就在其中。

期待与您同行。

Tags:  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