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仅仅在摩根银行厚实的大理石外墙上留下了几个麻点,留下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的罪恶印记”

华尔街1920

来源:《财富时报》  |  作者:凯文·贝克  |  阅读:

 

1920916日正午,华尔街发生了一起严重爆炸事故,造成38人丧生,数百人受伤。华尔街爆炸事件是1995年的俄克拉荷马州恐怖事件之前美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也是纽约市在9·11之前所遭受的最大创伤。

据估计,这枚炸弹是由硝化甘油炸药与大量铁弹绑定而成,爆炸后形成榴霰弹,足见恐怖分子的残忍。它打破了一个凉爽夏日的平静,将受害者的手脚炸飞,甚至将一些人的头部和腹部炸开。爆炸引起的烈焰、飞溅的碎玻璃和受惊的人流也造成了不少伤亡。

爆炸物由一辆马车运来,袭击对象据说是街对面的摩根银行,但后者在爆炸发生后却依然安然无恙。摩根银行在一战中成为全球最有势力的财团,自从该行开始向盟国提供巨额贷款以延续战争进程之后,该银行及其高级主管频频成为恐怖袭击对象,但唯一丧生的却是一名24岁的职员。爆炸次日,几乎所有摩根职员都来公司上班,有些缠着绷带,带着淤青。爆炸仅仅在银行厚实的大理石外墙上留下了几个麻点,留下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的罪恶印记”。

用暴力摧毁资本主义

跟所有的恐怖袭击一样,大多数受害者只是无辜的路人,“信差、速记员、职员、导购、司机”,那些只将华尔街当作“靠卖牛奶、开出租、记录报告和销售数据来维持生计”的人,除此之外这个“美国资本主义的标志”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死难者中只有7人已过不惑之年,有5名妇女、4个未成年人。

是谁干了这罪恶的勾当?事发之后,美国最有名的律师和私人侦探立即空降华尔街,力图查出幕后的凶手。但数年的侦查毫无所获,没有控告,没有审判,没有罪犯。甚至没有任何人声称为此事负责,或者声明此次行为的目的,这次袭击也因此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淹没在喧闹得令人眩晕的1920年代中。耶鲁大学历史学教师、作家比弗利·盖奇(Beverly Gage)在她的处女作《华尔街爆炸之日》中展示了过人的才华,为读者细细讲述了爆炸事件和随后的侦查工作中的种种细节。更为难得的是,盖奇将事件置于在美国一度盛行的“总体战”的背景中。这些战争,跟美国的许多历史事件一样,逐渐被人遗忘,因为没有人喜欢去细致地整理历史。正如盖奇指出的那样,右派非常不情愿讨论在华尔街爆炸之前持续几十年的残酷劳役和政治压迫,而左派则不愿承认极端分子是想用暴力来摧毁资本主义制度。

都将经历一次剧变

仅仅在1881年到1905年间,美国发生了超过37000起工人罢工事件,很多都闹得非常严重,甚至造成流血。工人们试图联合的愿望遭遇了棍棒、子弹、牢狱、黑名单、处决的后果。不仅仅是公司雇佣了武装精良的镇压者,政府也出动了警察、国家护卫队甚至士兵进行镇压。这些冲突造成了数十名工人身亡:1914年的勒德洛(Ludlow),1890年代的HomesteadPullman罢工,发生在Telluride、克里普尔溪和科罗拉多泉的罢工。

一些工会主义者在发现国家站在资本家一边之后,用硝化甘油炸药发起了反击,该炸药发明于1866年,在美国的建筑工地很容易搞到。1905年的爱达荷州州长弗兰克·斯特恩伯格(Frank Steunenberg)在自家院子遭炸弹袭击,失去了双腿,起因是他将千余名Coeur dAlene罢工的参与者关押在临时监狱里长达数月未做审理。1910年,激进分子炸毁了当时激烈反对工会的《洛杉矶时报》大楼,造成21人死亡。工人相对较少参与这些暴力事件,但许多工人纷纷加入了社会党和极左的世界工业工人组织,因为这些组织宣称将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制度。盖奇写道:“世纪之交的这段历史远不是平稳改革的时期,相反,整个美国政府和经济体系似乎都将经历一次剧变,在种种运动和思潮中获得新貌。”

于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地下组织,无政府主义者和极端分子在此密谋暗杀和爆炸袭击,而企业则力图将制造爆炸和其他一些指控加罪于罢工者及其领袖。

[---分页标志符---]

抒发政治情绪的手段

不久,美国加入一战,威尔逊政府无视宪法,将成千上万抗议者和反战的社会主义者投入监牢。191972日,再次爆发了一系列炸弹袭击事件,其中一起炸毁了威尔逊政府司法部长帕默(A. Mitchell Palmer)的宅邸,而后者正是借此机会,开始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红色恐怖”。这次运动成了最令美国汗颜的历史,几百人仅仅因为被怀疑具有激进倾向被驱逐出境。在运动达到高潮的时段,一位名叫安德烈·索斯度(Andrea Salsedo)的无政府主义者被发现死在联邦调查局前身美国调查局的楼下,身上仅穿内衣,此人后来被证实已被美国调查局秘密关押数周。

联邦政府称此为自杀,索斯度的家人和朋友坚称此为谋杀。4个月以后发生了华尔街爆炸案。政府曾将矛头对准索斯度生前所参加的一个暴力的无政府组织Galleanisti,但却未发现任何证据。但反共人员还是将该组织领导人加里尼(Luigi Galleani)和其他一些可能的证人驱逐出境。

虽然这一案件无疾而终,但却造成了极大反响。政府调查不力加上对公民自由的侵害使得美国调查局不得不清理门户,颇具讽刺意义的是,其结果恰好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人权侵犯者胡佛(J. Edgar Hoover)的发迹。爆炸也导致了萨科(Sacco)和万泽蒂(Vanzetti)这两位无政府主义者被冠以谋杀的罪名入狱。

这些爆炸声在历史的水面上逐渐平息了波澜,但有组织的暴力事件和其他争端从未消失。即便在今日,盖奇写道:“人们总会把暴力直接认为是反常现象,是美国历史主调之外的异响,而不是美国人一直以来借以抒发政治情绪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