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就是一个浮华的名利场,谁起谁落难以预料。我们能做的便是放眼看去,记录下个中沉浮

2009年7月上·名利场

来源:2009年7月5号刊 第13期 总第184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苏树林:激发海外并购想象力

在执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整整2年之际,47岁的央企“少帅”苏树林(图右)以一笔“转型大收购”令世人瞩目,他甚至由此成为中国石油公司重返海外并购舞台的“符号人物”。

624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布,其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SIPC)已与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达成协议,以每股52.80加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全部股份,收购总价为82.7亿加元,相当于72.4亿美元。在Addax收购战中,中石化最终击败了竞争对手韩国国家石油公司。

按照协议,中石化将于7月初向Addax公司寄出正式要约文件。Addax将在35天内接受该要约,若该要约获得持有66.67%已发行普通股的Addax股东同意,则视为有效接受。若该收购要约成功,中石化同意根据相关证券法采取措施,收购其余Addax已发行普通股。

值得中石化庆幸的是,收购协议已获Addax公司董事会一致支持,同时,Addax石油最大的股东AOG公司(AOG Holdings B.V.)及首席执行官Jean Claude Gandur分别与中石化达成了锁定协议,同意出售其持有的全部股票。此外,Addax高管及董事也同意出售各自持有的股票,他们共持有Addax38%已发行普通股。

无论对苏树林还是对Jean Claude Gandur来说,这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中石化的出价相比Addax表现平淡的股价有着近47%的溢价。而于伦敦、多伦多上市的Addax是西非和中东石油产量最大的独立石油生产商之一,在普氏2008年评选的三年来收入增长最快的十家全球能源公司中,Addax Petroleum名列第三;《BP世界能源统计》的数据显示,这家公司去年平均日产136500桶石油,约相当于中国日消费量的1.7%

这宗截至目前看起来顺风顺水的“转型收购”,对于中石化而言,也是其海外布局的妙笔。若收购成功,不仅利于增强中石化在西非、伊拉克之实力,加快其全球化发展步伐,亦将大大加强其在上游原油勘探开发上的实力。

激发世人想象力的还在于,尽管此一收购尚需政府部门审批,但中石化或许还可借助Addax公司进入石油资源丰富但在政治上高度敏感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海外媒体甚至据此猜测:中石化进入这一地区表明风向可能正在发生变化。

而这还是自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被否后,中国石油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实际上,务实而沉稳的苏树林,从不缺乏大手笔并购的胆识与魄力。2008925日,中石化就曾向加拿大石油公司Tanganyika发出总价约130亿元人民币的有条件收购要约,并击败了竞购对手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但因彼时油价尚处高位,那笔于去年12月收官的交易被外界贴上“激进大收购”的标签,对其代价是否过高的争论,也一度甚嚣尘上。

无独有偶,另一家石油巨头—蒋洁敏(图左)执掌的中石油此间亦有不错的收购战绩。621日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中石油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于当日完成对新加坡石油公司股本中已发行及缴足的2.35亿股普通股的收购,约占全部股份的45.51%。中石油新加坡公司与吉宝油气服务有限公司(Keppel Oil and Gas Services Pte. Ltd.)于今年5 24 日订立股份买卖协议,交易额为69.4亿元人民币。

今年2月中国企业集体赴澳洲收购矿产资源的火热景象似乎又在上演,只不过,这一次主角换做了中国的石油公司们:中海油最近已聘请高盛为顾问处理收购非洲石油公司一事,收购涉资30亿美元;中石油据说也正与负债75亿英镑的化工公司英力士(Ineos)位于苏格兰Grangem outh的炼油厂洽谈投资。不妨看看中铝惜败力拓交易的前车之鉴,石油巨头们仍需谨慎行事。

[---分页标志符---]

陈晓:中间力量

经过3年的隐忍,陈晓(图左)终于在黄光裕事发后迎来属于自己的关注。过去的低调成为陈赢得各方投资者信任的砝码,作为国美内部唯一独立于黄的力量,他现在是所有投资者度量国美未来的眼睛。

如今,在陈晓的主导下,停牌7个月后的国美通过了32.36亿港元的融资方案,迎来了一个温和的战略投资者:竺稼(图右)领导下的贝恩资本。对陈、竺二人而言,这笔交易仍处在黄光裕的阴影之下。贝恩所持股份将在9.8%23.5%间,让黄保住大股东地位正是竺稼击败其它对手的前提。但这也可能是黄最后一次影响国美的命运,贝恩只要与既有股东的任何两家联合,即可控制一个黄不在董事会也不在管理岗位的国美。

对陈晓而言,这种复杂的计算并非他最关心的。不久前他对媒体公开表示:“我不关心大股东和控股地位,我关心的是国美的钱够不够用。”但他亦清楚自己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因为“谁对现在的国美贡献大,谁就在这个位子上”。

 

李开复:珍珑棋局

多少出乎外界意料,进入中国市场已4年的谷歌再次遭受重创。618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新闻1+1》三档节目中连续报道谷歌的搜索提示包含色情信息。随后,李开复被有关部门传召,要求对谷歌中国内容进行整改。其间,还不断有传言称,谷歌境外网站和Gmail等服务将受此影响而暂停——624日晚,Gmail一度无法登录,成为一个危险信号。

对于过去几年每每被传言即将去职又每每证明自己的李开复,这或许是最艰难的时刻:他似乎在一瞬间站到了中国政府的对立面。对于一家带有媒体性质的互联网公司,这不啻于灭顶之灾。平心而论,李已经是外国网络公司在华能找到的最佳领军人物,但此刻他仍需要更大的智慧来破局。

[---分页标志符---]

 

迈克·扎菲罗夫斯基(Mike S. Zafirovski ):沉船船长

当处在破产保护中的北电网络宣布将以6.5亿美元的价格向诺基亚西门子出售自己的CDMALTE业务时,其CEO扎菲罗夫斯基心中想必充满苦涩——北电目前在全球CDMA网络设备市场上约占30%份额,这也是其最赚钱的资产,但按这次出售价格,即便将北电全部出售,总价也不会超过20亿美元。与之对照的是,这个加拿大人的骄傲市值最高曾达2500亿美元。

虽然有分析认为,在出售竞争激烈的无线业务后,北电可能保留部分资产并成为在该领域中具有独特优势的公司,但相比这种善意的揣测,严酷的现实是北电正在寻求出售其它剩余资产,并从多伦多证交所摘牌。过去的几年中,对扎菲罗夫斯基拯救北电不力的指责大多集中在其过于“面面俱到”。这位空降兵在2005年加入北电时向旧东家摩托罗拉支付了1150万美元,但这笔巨额解约补偿金是由北电支付的。如今看来,北电做了一笔亏本交易,而扎菲罗夫斯基登上的是一艘自己拯救不了的沉船。

徐和谊:疯狂买家

这位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在2009年表现出强烈的海外扩张意图,但至今为止一无所获。

尽管竞购通用汽车旗下欧宝的相关文件送达时间奇怪地晚于通用的规定,但显然徐并不愿就此承认失败。或许他的坚持和诚意感动了冰冷的底特律,双方开始洽谈一旦目前欧宝收购方麦格纳改变主意、放弃交易,北汽控股将会得到怎样的机会。不过这看上去只是一种抚慰,因为麦格纳在击败势在必得的菲亚特后就已扫清最大障碍,接下来将会很快完成相关交易。

在此之前,北汽控股也对萨博和沃尔沃伸出过橄榄枝,但如今萨博已落入瑞典跑车制造商Koenigsegg手中,沃尔沃更是遥遥无望。北汽控股在国内的并购也很不顺利。在与广汽集团竞购湖南长丰汽车失败后,双方又对并购福建汽车集团展开激烈竞争。显然,徐和谊寄望于通过并购发展公司,却忽略了其实自身业务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分页标志符---]

乔布斯(Steve Jobs ):神秘复出

乔布斯终于回来了?!

过去半年里,无论外界如何询问乔布斯病情,苹果官方只反复重复一个最简单的说法:他将于6月底回归。虽然外界终于得知,乔布斯在田纳西州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但6月的最后一周,苹果总部的许多员工已经见到这个传奇CEO回到公司总部工作。

好消息是,在乔布斯淡居幕后期间,苹果的股价几经跌宕,最终还是回到了140美元高位,证明市场勉强可以接受此现实。坏消息是,乔布斯不在的半年里,苹果无论从产品更替还是营销方面均乏善可陈,看上去,他也没有比公司COO蒂姆·库克更好的接班人选择。因为外界仍无法判知乔布斯当前的身体状况,苹果过去5年时间里激流猛进的势头究竟能持续多久,仍是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

丰田章男:正式挂帅

在出现1950年以来首次亏损及今年亏损将继续扩大的严峻形势下,人们期待丰田章男会拿出激进有力的改革方案为丰田汽车做一场大手术。但这位623日正式就任的丰田家族继承人着重说明的是一些经营理念,而非应对目前困境的具体解决方案。不用过于失望,相比一些新任CEO将失败都归咎于前任并匆忙推翻一切重来的做法,历史证明丰田的做法可能更好、更老练——在公司遇到重大问题时,认真分析具体原因并制定可行方案而非盲目行动,以免让一个错误引发更多错误。

在丰田章男公布的变革计划中,最大的亮点是提高地区自治程度,并相应地设立以地区经营为导向的管理架构。这种为各区域提供符合当地需求车型的做法正是丰田章男接管丰田后做出的最大改变。在渡边捷昭时代,丰田习惯设计出全系列产品,然后从中挑选出不同款式的车型,做些调整后投放新兴市场。现在,新的人带来了新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