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球队成绩之外,体育娱乐化是更稳妥、更直接的现实回报

球星经济学

来源:2009年7月5号刊 第13期 总第184期  |  作者:本刊记者 房煜  |  阅读:

好莱坞大制作-大回报的恶俗逻辑正蔓延到足球场上。6月份,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新任主席弗洛伦蒂诺耗资1.45亿英镑连续买下这个星球上最出色的两个球员—卡卡和C罗,同时引发了整个欧洲足坛的连锁反应,所有的豪门都在寻求下一个赛季的排列组合—更确切地说,是英镑组合。不要以为俱乐部经理们真的是为了夺取冠军,在球队成绩之外,体育娱乐化是更稳妥、更直接的现实回报。这一点,皇马在上一轮巨星战略(2004-2006)时就已有论证。不过,这波风潮重来时,也有像曼联这样的俱乐部仍在坚持老实本分的好成绩=高回报策略,他们正在给出最正统的反击。

巨星+巨星
皇马:C-罗纳尔多

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的经营天才弗洛伦蒂诺回来了,他的巨星政策也回来了。

弗洛伦蒂诺上一次入主皇马时推行的巨星加帕文政策(中前场用世界巨星,后卫线用本土球员),使皇马在短短两年内聚集了所谓七大巨星,成为广告商和商业比赛的宠儿。05-08四个赛季,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定期发布的足球俱乐部排行榜上,皇马实现了四连冠。但在2006年,这位建筑业巨头因皇马连续三个季度颗粒无收而黯然辞职时,一向言论刻薄的《每日体育报》曾写“感谢信”挖苦弗洛伦蒂诺:“是你让我们(巴塞罗那球迷)的梦想可以飞到如此的高处。”弗洛伦蒂诺辞职后,皇马即在20072008年两夺联赛冠军。通常,一支球队似乎只有在成绩优异时才会获得良好财务表现,但皇马模式一度颠覆了这一切,这次他会成功吗?

内容为王
曼联:吉格斯

2008年的俱乐部富豪榜上,曼联以3亿2500万欧元落后于皇马的3亿6600万欧元屈居第二。但和皇马四处走秀挣钱不同,曼联的钱完全是“踢出来的”。2008年欧洲冠军联赛冠军即为其带来了巨额奖金和电视转播权分红。虽然历史上,曼联也曾拥有贝克汉姆这样的万人迷,但更多的是出于战术考虑。小贝不过是曼联中场配合长达十年的黄金四人组之一:基恩、斯科尔斯、吉格斯、贝克汉姆。黄金四人组之后,如今的曼联后卫线上又出现了极其稳健的固定搭配。核心团队稳定—成绩稳定—收入稳定,这一路线是曼联王者的经营之道。

花小钱,办大事
巴塞罗那:梅西

巴萨球迷“感谢”弗洛伦蒂诺的理由之一,就是他在可以购买巴西球星小罗纳尔多时选择了贝克汉姆。后来,正是小罗带领巴萨多年压制皇马,成为西甲的领袖。猜一猜2003年巴萨买小罗时花了多少钱?2800万欧元。那时的小罗是23岁,正是巅峰时期。对比之下,2003年转入皇马的小贝(28岁)价值3500万欧元,皇马2001年买入29岁的齐达内花了6600万美元,2000年买入28岁的菲戈花了5610万美元。这三个人的总价值就够买723岁的小罗。

近年来,巴萨坚持自己培养核心球星,将更多的钱用于后备力量的培养。其最成功的例子是将13岁的梅西从阿根廷带回巴塞罗纳,如今梅西已是“无价之宝”。无论为球队成绩贡献还是商业价值都蒸蒸日上,更为重要的是—梅西才22岁。

同病相连者
国际米兰:维埃里

同弗洛伦蒂诺买巨星是为了赚钱不同,喜欢买巨星的国际米兰老板老莫拉蒂真的是为了冠军而大把花钱:维埃里、巴乔、罗纳尔多⋯⋯。可惜的是,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不过是为国米成为球星黑洞增加新的注脚。直到2006年意甲诸强陷入赌球事件,元气大伤后的国米竟不可思议地踏上四连冠征程。

对于冠军的过度渴望,使老莫拉蒂过多插手球队事务,急功近利的他完全走入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反面。在国米的历史上,老队长萨内蒂当初竟是作为一笔转会的“添头”来到国米,当年的转会主角早成历史过客,萨内蒂却因至今已代表国米出战超过600场名垂史册。2000年,阿根廷国家队队长西蒙尼竟被国际米兰以“添头”的形式(作为维埃里转会费的一部分)转会拉齐奥,西蒙尼当年帮助拉齐奥力压国米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