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渐崛起的中国新富阶层,跨国洋酒已经做好了适应他们复杂口味的准备
酒杯中的大海
对日渐崛起的中国新富阶层,跨国洋酒已经做好了适应他们复杂口味的准备
这一段时间,酒吧老板章运方正忙着把他位于上海衡山路的“30度”酒吧门口的“青岛啤酒”灯箱广告换下,换上金灿灿的“马爹利”广告,因为他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顾客来到酒吧后,指名道姓要喝“蓝带马爹利”或者法国干邑——尽管这些洋酒一杯(1盎司)的价格比整瓶啤酒还贵上两倍到三倍——“这可能是东方电视台不断播发这些广告的效果”,他说。
事实上不止“30度”酒吧,包括衡山路和新天地在内的整个上海市酒吧街区,尤其是一些以价格区分的高档酒吧,今年上半年洋酒的销量都开始出现惊人的增长。统计显示,去年上海市各酒吧街区销量最大的是各类品牌的啤酒,占到了85%,剩下的份额则被这些威士忌和白兰地口味的洋酒瓜分,而现在,后者的销量则上升到了30%左右。
这也许是中国新富阶层消费力上升的另一佐证。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富豪俱乐部的人数不断扩大,美林集团公布的《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的数据显示,2003年在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裕人士的数目为23.6万人,而这些人正是这些洋酒的主力消费群体,“他们除了到酒吧去品尝新品外,还习惯性从国外或者国内的五星级饭店购买一些回家收藏”,北京蔚蓝远景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曾朝晖说。
这对那些急于进一步扩大在高档酒领域市场份额的国外酒类制造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长期以来,中国都被国际舆论认为是白酒文化盛行的国度,国外的洋酒即使能进入中国市场,也很难占据主流位置,但是随着新富阶层的崛起,他们的敏感度、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文化基础,让他们接受洋酒并不是一件难事。
唯一的挑战可能是,如何让这些洋酒迅速适应中国人复杂的口味,尽管新富阶层的消费力勿庸置疑,但是他们的年龄段从28岁到50岁不等,“洋酒生产商必须开发各类不同的产品”,曾朝晖说。
洋酒生产商早就做好了准备,目前在中国大陆的洋酒市场中知名度最高的高档干邑品牌“马爹利”、苏格兰威士忌“芝华士”和“皇家礼炮”即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如“芝华士”主要消费者是25-34岁左右的年轻人,“马爹利”的主要消费者是30-49岁的男士,而“皇家礼炮”则主要针对35岁以上的男士。管辖这些品牌的法国保乐力加集团(Pernod Ricard)的董事总经理彭杰培对《环球企业家》说,“这是我们在对中国市场做出长时间调研后,做出的推广方案”。用不同特征的品牌打开不同的细分市场,以分散风险,获取高利润,也是保乐力加这样的酒饮料集团惯用的策略。
除此之外,洋酒生产商们也积极地在口味上做文章。在洋酒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消费者只能喝到欧美口味的洋酒,没有其他的选择,但是现在一些针对中国人特有口味的洋酒也开始推出。前施格兰酒业集团(Seagram Spirits and Wine Group)曾开发过适应本土口味的30度骇烈酒,而集团则通过研究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餐饮文化后,引入了不同的消费方式。以“芝华士”为例,除了威士忌的传统的饮用方式外,保乐力加还向追求时尚年轻的富裕人士介绍一些个性化的调配方式,如在芝华士中加入各种软饮,为消费者带来多样的选择。而在一些南方城市,消费者也开始习惯在享用粤菜的同时喝马爹利,甚至在一些人当中成为新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