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合二为一,每年只举行一次,但中美之间的距离却并未缩短
此消彼长的中美对话
“我是个篮球迷,从姚明身上,我学到一句话,那就是‘无论新老队员,都需要时间互相磨合。”7月27日,在华盛顿市中心的里根大厦,美国总统奥巴马以这样一句话揭开了中美首届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序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的回应则奠定整个对话的基调: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中国经济,将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这是奥巴马政府执政后,中美首次决策高层进行双边战略对话,相较布什时期级别更高,阵容更为强大,也比以往任何一届更被寄予厚望。
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前者的高消费(同时也是高负债)和后者的高储蓄(意味着高外汇储备),曾被认为是此轮金融危机的肇因之一。现在,二者试图让这对明显的矛盾趋于平衡。
中方此前表示,希望在此届对话中,敦促美国实行负责任的经济政策,保持美元汇率稳定,确保中国在美资产的安全。而从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以及两位华裔部长的访华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有意安抚了中国的这一忧虑情绪。颇具戏剧性的是,美国并未延续此前以汇率操纵和贸易顺差指责中国的政策,而是更强调在气候变化和新能源上的诉求。
此消彼长的格局隐喻了中美在此轮金融危机中的微妙地位,中国手握2万亿外汇储备和快速复苏的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提振所倚重的力量。而美国经济的重振似乎仍要继续依赖其负债战略。
为了吸引中国增加对美国投资,美国要使投资者相信美元仍会保持强势地位。然而,为刺激景气,美国实施的“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持续发放国债以及在财政赤字上的膨胀,都与中方的期许背道而驰。持有2万亿美元储备的中国仍然会在货币政策问题上对美方施予一定压力。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双方在环境能源技术合作上前景广阔,然而,在温室气体减排责任上的根本分歧以及美方在环境能源核心技术上的模糊态度,也让中美在气候变化这一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历数过往四届对话,在鲍尔森和王岐山的率领下,中美达成了例如美国对华出口融资便利协定等一系列实质性协定。收获虽小,却意义非凡。如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合二为一,每年只举行一次,但中美之间的距离却并未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