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 温斯顿.丘吉尔

时光倒流十年·2009年7月(下)

来源:2009年7月20号刊 第14期 总第185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时光倒流十年:重振惠普

19997月,来自朗讯公司的卡莉菲奥莉娜接下惠普全球首席执行官的帅印。迄今,这仍是美国商界的一个意外事件。

此前,包括惠普在内,构成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公司从未由一位女性来掌管。这是个极端的开始,卡莉要么借此声名鹊起,要么折戟沉沙,没有中间的路可走。

反差强烈的因素会导致戏剧冲突。正如这一年,45岁的卡莉,登上职业生涯颠峰,而诞生于1932年、塑造了现代IT业荣耀的惠普几乎跌至谷底。

结构繁杂、销售乏力、内部士气低落—作为该公司唯一非技术出身的女性CEO,卡莉必须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大刀阔斧的变革重振惠普。

上任初始,她就召集董事会成员在惠普诞生的车库中开了一次激情澎湃的董事会议,商讨未来发展方向。不到两个月时间,卡莉走遍了惠普的全球市场,宣扬其销售理念。而她对惠普动的第一大手术便是集中公司权力,加重销售的战略地位。原本的TSGPSGIPG三大集团之外,又专门设立了为这三个部门进行销售服务的CSG(企业与公共事业)集团。同时,为降低成本,她把80多个部门整合为10多个事业部,并将当时最赚钱的打印和PC业务合并。卡莉的执行力及战略能力配得上这家老牌公司,她甚至早在2000年左右就确立了惠普以服务为导向的转型目标,而这正是她的继任者马克赫德当下的工作重心。

1999年,这股力量也推动惠普中国的改变。上一年,惠普将中国总部迁入位于北京国贸附近的惠普大厦,这一年便将遵循全球重组,将仪器业务部门分拆,成立独立的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惠普的PC领域在这一年面临更激烈的竞争。1999年第四季度,联想在中国 PC市场的份额从17.3%攀升至23%,而包括IBM、惠普和康柏在内的外资品牌整体份额由15.4%降至13%

然而,明星般瞩目的卡莉逐渐显现出与老惠普氛围的格格不入。她主导的全方位变革恰恰跟惠普谨慎、稳健的传统相违背,一切激进之举变得在管理层内部孤立无援。在2003年,她完成惠普和康柏电脑公司总价值超过180亿美元的并购,震动整个IT界。但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惠普公司股价也大幅下跌,业绩平平,卡莉在管理层内部逐步孤立无援,并遭受董事会不满。

事实上,在她担任惠普CEO23个季度内,惠普的财务表现只有3个季度未能达到华尔街预期。但这改变不了什么,2005年,卡莉被董事会以业绩不佳为由解雇。这位明星谢幕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拒绝谈论自己是以什么方式离开的。

后续:马克赫德于20054月履新惠普,不像卡莉锋芒毕露和富有开拓精神,马克为人低调,务实严谨。在很多人看来,马克更符合老惠普人的气质。凭借出色的财务分析能力和减成本的快斧,马克着力提升公司业绩,2006财年,惠普公司便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虽然马克认为,他还是在执行卡莉基础上的公司架构和战略,但毫无疑问,他赢得了卡莉所没有得到的董事会的认可。卡莉延续着个人品牌的影响力,步入政坛成为麦凯恩的顾问,但今年,55岁的卡莉传出身患癌症的消息,令人扼腕。

时光倒流二十年:初试牛刀

19897月,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的创新之举,在关于生产秩序已恢复正常的种种消息中淹没。

中国第一只21型平面直角彩色显像管,随着北京松下生产线的正式投产而诞生。由于当时稀缺资源,这支彩色显像管定价1千元,而在198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1千元。这个针对高端市场的举措,对其时的中国彩电业意义非常。

这一年,中国彩电业步入最艰难的发展期,本土品牌长虹率先降价,行业价格战序幕由此揭开,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在10年后导致电视产业的亚健康状态。就在拐点式的1989年,北京松下引进日本松下全套进口设备,并建成1条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希望以50多万只彩色显像管的年产量摆脱低价诅咒。

作为松下在大陆投资的第一家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在1980年代成为中外合资企业的表率,并和东芝、日立等日本企业一起推助了彩色电视机在中国社会中的普及,而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则是中国商业最早的偶像之一。直到松下发布Panasonic新标识后,中国人仍对National的老品牌记忆犹新。

后续: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又相继建成五条生产线,能生产141921(两种管型)、29型显象管以及14型电脑用显示管,年生产能力已达520万只。20年中,松下不仅和中国电视业一起经历了传统CRT行业的变迁,而且以丰富的制造业经验搭建了全新的中国版图。在这一轮经济周期中,日本制造业却遭受空前打击。松下集团最新的举措是重新大力开发包括亚洲、俄罗斯、拉美等新兴市场,兜售50美元的电视机、100美元的空调、200美元的洗衣机,试图颠覆以往形象,塑造一家低成本、有灵活市场对策的新型日本公司。

追溯:大浪淘沙

澳门金沙的主席和CEO谢尔登·埃德森7月对外宣布公司正在考虑IPO上市或者卖掉澳门的资产以筹措35亿美元。

该公司正在新加坡建造一个博彩业项目。同时金沙也正在期望从投资者和银行方面获得更多财务支持。 由于全球经济下滑,在澳门的5家酒店业项目搁浅,美国运营者需要大约20亿资金去完成。在筹措卖掉澳门购物中心等一些设施的同时,金沙期待在新加坡的项目会在20101月或2月开业。埃德森认为他们首要的生意就是卖掉非核心业务以支付财务需要。本刊曾在今年初揭示过这位75岁的博彩业大佬谢尔登·埃德森在澳门博彩业由盛到衰的残局。

自从2004年澳门金沙开张,他的个人财富在短短3年里翻了14倍,金沙集团三分之二的收益来自澳门。然而随着其投资规模超常,在经济低迷期间加上中国相关政策部门收紧了澳门签证的期限,盛况难复。截至2008年年底,金沙的负债高达90亿美元,20095月金沙贷款甚至曾面临破产危险。

而此次做出IPO或者出售的决策,表明金沙不再孤注一掷,而开始在更多地方寻求能生金蛋的筐,除了正在兴建的新加坡项目,埃德森也表示拉斯维加斯今年夏天的业务胜于以往,但没透露具体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