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已成潮流,百事可乐们却试图重新把供应链抓在手中

逆流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环球企业家》赵轶佳  |  阅读:

经济动荡时,商业世界的规则通常会摇摆不定。一度被视为商界时尚的外包趋势甚至也惨遭质疑。过去20年来,随着管理成熟和技术发展,交易成本日益拉低,供应链的节点随之增多,而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公司们倾向于将供应链的部分切割出去。但现在,这类做法似有逆转趋势。

今年84日,百事公司悬置了约4个月的收购要约终有下文。在被迫提高报价的情况下,百事以总价78亿美元分别收购了旗下两家独立瓶装厂,Pepsi Bottling Group Inc.PepsiAmericas Inc余下的股份。10年前,百事将其作为单独上市资产,切割出去。而今,全权掌握这两家公司不仅能让百事控制北美软饮市场的80%,且对变幻的市场需求做出更为灵活的反馈。

无独有偶,在此前一个月,拖延了两年仍迟迟交不出787飞机的波音公司也在7月耗费5.8亿美元买下一家为其提供零部件的工厂,决意整合其供应链。

“这两家公司都是有特征的,基本上处于寡头竞争的行业。” Frost & Sullivan 卓越运营与流程实践高级咨询顾问付小江对《环球企业家》说。而正是这种竞争态势,强化了波音和百事整合供应链的欲望。

压力首先来自血淋淋的事实。波音亲眼目睹了空客因多次延迟交付A380而损失了高达62亿美元,其多达5000家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供应商构成了一条漫长的链条,制造出蝴蝶效应的极端情景:在对决策及市场波动的响应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片刻迟滞,均会造成相应的拖期。此时,加强对微小环节的控制力,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的敏感度。

而对于百事来说,这次收购行为不仅能控制北美地区饮料市场80%的份额,更重要的是,在碳酸饮料市场份额下降、果汁市场崛起,而对手可口可乐紧抓住这一契机的背景下,百事不仅需要通过控制生产线来降低成本,更需要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做出更为快速的反应。

这正是此番供应链肃整的趋势。在这个大规模定制的时代,能了解消费者需求的渠道越来越多,而后者需求也愈发多样化,如何将这些变化尽快落实到制造流程中,从而提高产品升级速度,是对供应链敏捷度的极大考验。

当然,变化不仅限于寡头竞争的市场,从更为广泛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在那些充分竞争的市场,同样充满了提升供应链质量与速度的挑战。同时,经济萧条也正在启发企业意识到垂直整合供应链的益处。就供应商而言,企业销售额下降,使其订单减少、借贷困难,从而威胁到生存。

在汽车业,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尤为明显。供应商希望被收购的愿望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而对企业来说,便宜的价格着实诱人。尤其对于那些位于行业前列的企业来说,依托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是个切实选择。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收购那些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为文化差异等方面所支付的整合成本相对较少,风险也相对较低。

不过,在全球化不可消解的情况下,供应链愈漫长,便愈脆弱。经济欣欣向荣之际,去世界各地设厂就需要考虑包括政治、文化和经济等诸多因素,而现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导致贸易摩擦增多,贸易保护壁垒抬高,供应链面对的情形更不可预知。很明显,一个对贸易流动并不友好的政治环境显然会阻止经济进一步全球化,而外包则会因此成为牺牲者—这恰恰也是公司进行阶段性供应链整合的原因之一。

Tags:  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