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价值与家庭温情的结合能创造出怎样的价值?
工作、生活与股价
你几乎可以在公司的某些角落听到人们的交谈:“哪个苛刻、自大的公司会愿意采用这种计划呢?”如果走运,有时候你还能听到后面的话:“我想,这类计划可能确实有助于让你成为一个更富吸引力的雇主,最终会帮助你提升绩效表现。对了,甚至连股票市场也许都会欣赏这样的举措,对吧?”
不久前,新墨西哥州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的米歇尔•阿瑟(Michelle Arthur)教授研究了股票市场对“财富500强”(Fortune 500)企业中宣布实施这种“工作-家庭计划”的那些公司的反应。她是从《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搜集相关信息的。比如,有篇报道称“IBM公司为其员工启动了一项托儿服务”,还有报道称“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即将拓宽对家庭有利的政策范围”,等等。她发现,其中有231家公司实施了这类的计划,随后,利用统计学中称为“事件研究”(event study)的方法,她研究了股票市场对每一家宣布实施这类计划的公司的反应。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20世纪80年代初,股票市场几乎不会对这类温情计划做出什么反应,这类计划的宣布甚至会给公司的股票价格带来些许负面影响(股价下跌0.35%)。然而,20世纪90年代,局面则改变了很多,公司宣布实施工作-家庭计划,会给公司的股价带来平均上涨0.48%的积极影响。或许,你觉得这样的上涨幅度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你是一家市值50亿美元的公司,那么,这就意味着即便是这样一个计划也能为你的公司增加2,400万美元的价值。这就非同小可了,这可是相当大的股东价值啊!
比如,我一直在想,能推出无需每周工作70个小时甚至无需每周工作5天,也能让员工拥有光明职业前景的方案的投资银行,应该能够将这种计划转变成实质性的竞争优势。事实上,做到这一点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难。但是,大男子主义文化和自欺欺人——还不论其他的因素——似乎总是在这种实践中从中作梗。阿瑟教授的研究认为,这种企业陷于20世纪80年代的陈规老套不能自拔,可现如今,连股票市场都认识到了工作-家庭计划中的金钱价值了。
我要说的是,该醒醒了,加入新千年吧。因为如果你执迷不悟,事实上你就在破坏股东价值,那就做得不够男子气概、不够严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