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 温斯顿.丘吉尔

时光倒流十年·2009年9月(下)

来源:2009年9月20号刊 第18期 总第189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时光倒流十年:CEO的晚餐

1999927,名为“中国未来五十年”主题的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在上海浦东新落成的国际会议中心揭幕。经过8年建设,浦东已被打造为拥有世界最高酒店、一条新地铁和超现代化会议中心的商业开发区。而这场论坛则成为中国对外开放20年来全球商业领袖规模最大的盛宴。

作为商业界领袖探讨全球性经济问题的论坛,由美国时代华纳集团旗下的Fortune杂志创办的财富论坛已经举办过5届,但这是首次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前景设置为议题。

在中国经历了20年经济快速成长之后,1999年会首次成为直接外商投资总额下降的一年。尽管如此,这届由上海市政府承办的论坛的规模大于以往任何一届,并且云集了华纳、通用汽车、宝洁、诺基亚等60多家跨国公司300多名首席执行官、总裁,200多个中国企业以及中外政要和学者。

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中,讨论涉及了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市场开放等多方面的议题。尽管会议包括了众多的严肃性话题,但对于诸多跨国企业的高层来说,他们前来并非分析或者预测中国的需求,而是探索赚钱的额外途径。

拥有MTV的维亚康姆集团主席萨姆纳雷石东就采取了这种直接的方法,他在一场论坛中发言说:“在亚洲有30亿人口,而其中20亿都是属于要看MTV的一代,这正是我们寻找的人群。” 公司高层们都纷纷显示数据表示中国有一天将成为电信、汽车、啤酒等诸多领域的最大市场,他们都不希望在分这块大蛋糕的时候缺席。埃里克斯卓特曼就曾说过:“作为福特公司的主席,我可不想因为错过中国市场而被载入史册”。

除了这些大名鼎鼎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示好,此次论坛还开创了一个新特色,给予200多名中国企业的参与者直接向国家领导者公开提问的机会,这在实际上开阔了本土企业家的国际化视野。

后续: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按预期会突破1000万辆大关,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而在经历了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复苏的曙光似乎最先照亮了中国,房地产、汽车和工业销售额今年全部实现反弹。曾经展望过“中国未来五十年”的全球论坛似乎胜算了中国的这种强盛的经济活力。

时光倒流二十年:入侵好莱坞

1989924,索尼宣布以34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是索尼有史以来第一笔大宗海外收购,也是当时日本公司购买美国公司的最高交易金额。西方世界一片哗然,当时的《新闻周刊》甚至以穿和服的自由女神像作为封面(自由女神是哥伦比亚公司出品标志),暗示日本对美国文化的入侵。

这种恐慌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当年,有着65年历史的哥伦比亚公司是好莱坞八大电影制作公司之一,在1930年代的美国影坛盛极一时,出品了包括像《一夜风流》、《阿拉伯的劳伦斯》等脍炙人口的电影。而1980年代正值日本公司在美国市场发展的黄金时代,美国本土汽车工业被丰田一举超越,同时,索尼公司于1988年买下CBS唱片公司。对于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以及雄心勃勃的日本企业界而言,这仅仅是其美国梦想的开始。

不过,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当时正陷入难以周转的财务困境。1950年代之后,电视业袭击了美国的电影工业及其盈利模式。为化解难关,哥伦比亚成立了子公司银幕珍品公司,专门负责向电视台出售公司以前的旧片并为电视台摄制电视片,成为好莱坞最早与电视结合的大公司之一。另外,它还支持独立电影制作,哥伦比亚先后资助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导演拍出了高质量的影片。

但这种种努力却未能扭亏为盈。1982年,难逃逆境的哥伦比亚公司被可口可乐收购。这个“让观众看电影时都在喝可口可乐”的梦想并未能持续很久。七年之后,可口可乐把依然债台高筑的哥伦比亚公司转手卖给索尼。

198811月,迈克尔舒尔霍夫和沃尔特叶托尼科夫代表索尼美国开始在纽约与哥伦比亚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维克多考夫曼、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卢科曼谈判收购事宜。盛田昭夫起初希望购买可口可乐拥有的49%或略多一点的股份,从而获得哥伦比亚的控股权,但随着谈判进展,索尼最终决定以公开收购股票的形式兼并整个公司,从而避免出现收购CBS过程中的波折。极富盛名的品牌、美国主流电影公司中唯一一家对全部2700部库存影片都拥有版权的电影公司,这对索尼来说,充满诱惑。

不过,这的确是一笔让可口可乐心满意足的盛大交易。索尼用34亿美金从可口可乐公司手中购买哥伦比亚的股权,并承担了哥伦比亚公司16亿美元的附带债务。盛田昭夫的一掷千金之举是对索尼的雄心的一种诠释:购买美国唱片和电影公司,以此来进入美国主流文化市场,提升索尼在海外市场的地位。成功收购后,索尼在美国成立了索尼(美国)有限公司(SCA),负责索尼在美国所有子公司的一切业务。

至此,索尼开始了软件、硬件和娱乐事业三头并进的道路。2005年,索尼又收购了米高梅公司,把旗下4000多部电影的资料库收归旗下,掌握了美国电影市场50%的影片资源。

后续:20年过去,被收购后的哥伦比亚和三星被合并成了哥伦比亚三星电影集团公司(Columbia TriStar Motion Picture Group),成为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旗下的影片制作和销售的旗舰子公司,负责在美国和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发行和推广电影产品。重组后的哥伦比亚三星先后推出了《空军一号》、《精灵鼠小弟》、《蒙娜丽莎的微笑》、《蜘蛛侠》系列等大获成功的影片。当然,索尼并没有忘记中国市场,与华谊兄弟合拍了《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十面埋伏》等影片,并购买了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权。但现在,索尼公司的光辉却在经济萧条中冷却,一场艰难的战略重组正待将其恢复。

追溯:漫长的归途

9月在大连召开的达沃斯夏季论坛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建宙一如既往地成为焦点。不过这次,中国移动惹人注目的理由不再停留在电信重组之后,他被动接受的TD网络,也不是绿色帝国的制造(见本刊6月号封面文章《绿巨人》),而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有望得以解决的新消息。

此前,中国移动正在努力从一个通信专家成长为信息专家。所以,即便联通已经与苹果iPhone签署了为期三年的销售合同,中国移动仍在积极地与苹果沟通,试图与联通分享iPhone的成果。此外,从网络应用商店Mobile Market到搭载中国移动OMS平台的oPhone的发布,中国移动已经躬亲实验iPhone的成功模式,他正在淡化自己网络运营商的角色,相比之下,他真正希望被人记住的是服务商的头衔。

同样需要改变的,还有中国移动自1997年在香港和纽约上市以来,无法在国内上市的境况。就在今年,王建宙推动多年的让中国移动回归内地IPO的工作或许可以有个交代。9月上旬,王建宙对公众表达了这方面的信心:“希望回归A股的工作越快越好,现在应该已接近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