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十余年谈判的迪斯尼项目终获批,但如何避免香港迪斯尼的尴尬困局才是艰巨工作的开始
上海迪斯尼,给谁的礼物?
上海市政府周三向外界证实了华特-迪斯尼公司将在上海建设主题公园的计划。该计划已经得到了中国中央政府的核准。
这项计划获批距离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5日访问上海只有不到两周的时间。有人说这是为即将首次访华的奥巴马献礼,那么赚了钱到底算谁的?眼下,香港迪士尼“天天爆满,无钱可赚”的尴尬困局,也确实值得我们多问几个问题。
不过,历时十余年谈判的上海迪斯尼项目即使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通过,也只是新的更艰巨工作的开始。从项目获批到人们真正看到一座初具规模的主题乐园,至少还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围绕着上海迪斯尼的悬念等待着时间作出回答。
100亿高成本如何赚回来?
迪斯尼乐园向来是全球建造成本最高的主题乐园之一。1983年在法国巴黎兴建的欧洲迪斯尼乐园总投资44亿美元;被誉为亚洲第一游乐园的东京迪斯尼乐园前后共耗资近7000亿日元;2005年开业的香港迪斯尼乐园首期投资达35亿美元,今年9月又宣布投资62亿港元进行扩建。而面积有望创下迪斯尼乐园新高的上海迪士尼,初步预算投资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根据记者多方求证,为建设上海迪斯尼乐园,上海将与美国华特迪斯尼公司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具体负责项目投资建设,上海和浦东新区的大型国有企业将代表中方出资。内地数以千万计的游客提供了“票房保证”;同时有了前5家全球乐园的运营经验,上海迪斯尼也能更快克服文化“水土不服”的问题。
不过上述因素并不能完全保证上海迪士尼赚钱。报告显示,全球迪斯尼主题公园业务第三财季的净利润下降19%,为5.21亿美元。要让迪斯尼品牌在赚足眼球的同时“赚足腰包”,需要上海迪斯尼在建设和营销过程中更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游乐项目。
喜羊羊灰太狼PK米老鼠唐老鸭?
作为首家进入我国内地的迪士尼乐园,上海迪斯尼不仅会带来一家代表全球顶级水准的主题乐园,还将把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系列迪斯尼动漫产品带入国内,这意味着我国本土的旅游业和动漫产业都将在家门口迎接挑战。
国内方兴未艾的主题乐园旅游产业自然首当其冲,而以喜羊羊和灰太狼、麦兜等为代表的国产动漫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了快速发展,但与迪斯尼这样的动漫行业“巨无霸”相比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复旦大学旅游系副教授后智钢说,在美国曾经有过“沃尔玛定律”,即一般超市难以在沃尔玛超市的周边地区生存下来,但这条定律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印证。同样的,有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和充足的消费群体为基础,本土相关企业有望与迪士尼“竞争共存”。
“概念股”何时散尽铅华?
11月2日,在相关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所谓的“迪斯尼概念股”再度风起云涌,多只个股涨停,其余个股同样涨幅居前。这至少已是“迪斯尼概念股”近年来的第六轮“集体狂欢”。
但许多被各大机构言之凿凿地推荐为“迪斯尼概念股”的上市公司,其实与上海迪斯尼乐园项目毫无关系,或者只有非常牵强的联系。有的上市公司只有在迪士尼待动迁区域的两处房产,却被许多机构推荐为“迪斯尼的最大受益者”。
事实上,百亿元投资规模的上海迪斯尼乐园预计将会撬动千亿元能级的相关产业,建筑、交通、会展、创意等产业都将直接受惠于这一项目,同时这一项目将会与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形成“东西呼应”之势,直接助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应当擦亮眼睛,不为各种小道消息所惑,才能真正从中寻得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