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泰德表示,中国仍然缺少比较成熟的生命科学集群,实现集群更快发展依赖七个主要要素

摩立特主席:生命科学集群的成功要素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环球企业家》综合报道  |  阅读:

摩立特集团中国区董事会主席爱德格·霍泰德近日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论坛上表示,虽然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得到国家大力扶持,但中国仍然缺少比较成熟的生命科学集群。目前,国内大多数所谓的产业集群其实仅仅只是产业园,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群。

摩立特集团创始人、著名战略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群地域上彼此邻近的公司和机构,它们属于同一个行业,彼此间是客户、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的关系。而一个健全的集群形成通常需要几十年的发展时间。

在中国实现集群更快发展依赖七个主要要素。第一,具有独特需求特点的庞大的高速增长的产业。中国医药市场有望在2020年达到14880亿人民币,医药工业产值也以15%的速度攀升,再加上低廉的研发成本(中国临床科研人员的成本平均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这些都为中国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二,生命科学集群的成功发展需要具有结合本地竞争力的诱因,比如独特的创业文化、支柱企业的普及程度、大力的政府投资、丰富的经济型人才。同时,政府需要根据本地的竞争优势制定明确的集群战略。例如,上海的张江药谷就形成了中药现代化、新药研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产、研究外包为核心的交叉竞争力,成为了国内乃至亚太区最具活力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  

第三,建立负责集群统筹发展的机构,包括商业培训机构、技术转让、风险投资等。  

第四,建立、吸引能够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的融资产业。

第五,制定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多元化需求的人才吸纳政策。  

第六,创造有利于技术产业化的环境。在中国,尤须改善的包括知识产权保护、针对研发的税收激励保护及技术转让办公室。  

第七,建立政府、学术界和产业之间的跨行业协作。  

不同发展阶段的集群需要不同的发展重点。发展初期的集群,更需要综合的集群发展战略、设立统筹集群发展的专门机构、完善的资本/融资产业。而要迈向更健全的产业集群,则需要针对适应集群内不同类型企业的人才战略、利于技术产业化的环境/政府、学术界和产业之间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