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生存环境,使中国的中小企业成为亚洲同类企业中的竞争力最强者

更小,更难,更强

来源:2005年2月 总第107期  |  作者:本刊记者 谷重庆  |  阅读:

                         艰难的生存环境,使中国的中小企业成为亚洲同类企业中的竞争力最强者  

2005年1月17日,联邦快递公司发布了一项关于亚太地区中小企业(员工总数少于250人的公司)竞争力的调查报告。该调查访问了亚太地区1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家企业,其中大部分访问对象的年营业额在50万至1000万美元之间。
  
虽然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奇迹”已经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但此次调查的结果还是让主办者有些吃惊。
  
报告显示,认为中国大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更大的比例高达73%,排名第一。其中认为“大得多”的有38%,排名也是第一。位居第二名的日本中小企业比例为59%,其中认为“大得多”的仅有23%。而排名最后的菲律宾仅有13%的人认为其中小企业竞争力更大。
  
同时,报告显示,在中国大陆,69%的中小企业在过去一年中业务有所增长。对于2005年,79%的中小企业乐观地相信它们的业务会有显著的增长。而亚太地区中小企业这两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则是57%和67%。
  
具讽刺意味的是,造成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强的最主要因素竟然是中国恶劣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亚太区首席经济顾问王月魂对本刊记者说,中国的中小企业往往需要和大型国企竞争,而且在信贷上“先天不足”,所以存活下来的企业往往是竞争力最强的,“根据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的理论,我一点也不奇怪看到中国的中小企业更有竞争力”。
  
另据数据显示,在当今中国,中小企业的产值占GDP的一半左右,占政府税收的40%左右,而且雇用着75%左右的劳动力。甚至可以说,中国经济的神话并非来源于中石化和联想这样的企业,而是来自于遍布于全国各地的“草根式”的小企业那里。
  
相对于欧洲各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态度,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条件可谓是“艰难时世”。但学者们却反对中国政府实施特定的政策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这会降低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专家们认为当务之急是改革银行信贷标准,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也许你还是会很奇怪,菲律宾等国与中国相比,环境差距并不大,为什么竞争力差距如此大呢?报告中有一个数据也许可以对此做出一些说明,亚太区中小企业主“将更多时间花在自身和家庭上”的比例为10%,但中国大陆仅为1%。“也许中国人天生就更勤劳一些吧”,一位外企高管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