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碳减排协议,一边是产油国的经济利益,哥本哈根气候峰会需要实现的艰难平衡
[哥本哈根相关报道] 全球碳减排协议难获产油国支持
由于世界上一些高速增长的石油消费国面临着削减碳排放的压力,主要产油国已经开始为原油收入的长期下降发愁。
多年来,产油国一直担心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或使用乙醇和其他生物燃料等非石油替代能源。
而现在,在数十国家齐聚哥本哈根、努力达成碳减排协议之际,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主要波斯湾国家担心,新兴市场国家的原油需求也可能下降,其中包括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大引擎的中国。
海湾国家官员表示,这些担心以及将来政府收入可能受到的影响,可能削弱海湾阿拉伯国家对哥本哈根所达成协议的支持。
包括一些海湾国家在内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预计将有一些高级官员出席下周哥本哈根会议的下半段。这些官员包括欧佩克秘书长Abdalla Salem El-Badri,以及欧佩克成员国的几位石油部长。预计El-Badri将发表报告。
近期一些主要国家降低“碳强度”的承诺,实际相当于这些快速增长的经济体要大幅提高其工厂、电厂和汽车的能源效率。
近日,中国和印度都宣布了在未来十年削减碳强度的计划。近几年已提高了车辆燃油效率标准的中国,希望在2020年以前将碳强度从2005年水平最高削减45%;印度的目标是未来十年在2005年基础上最高削减25%。所谓碳强度,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石油消费量相对较小的马来西亚,也在周三宣布了未来十年大幅削减碳强度的计划。
分析人士称,由于中国和印度占据了世界石油需求增量的大部分,如果它们采取认真的节能措施,将来的石油消费量可能遭到重挫。
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贝克研究所(Baker Institute)高级能源研究员贾菲(Amy Myers Jaffe)估计,如果中国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并使用更多替代性能源,那么在未来二十年它自己的石油需求可能将达不到450万桶。
沙特阿拉伯气候变化问题首席谈判员萨班(Mohammad Al Sabban)说,对于作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的沙特阿拉伯来说,这样一种变化可能会使这个王国在未来的石油收入减少数万亿美元。
作为欧佩克最大成员国的沙特阿拉伯估计,如果一份有效的哥本哈根协议生效,未来二十年欧佩克石油收入将经受至少6万亿美元的损失。萨班表示,这一数字可能还会更大,具体要看这些削减石油需求的政策是不是仍然是“选择性的且不利于石油产品”。
分析人士说,这样的估计很有可能过高,但这种预测,仍有可能挫伤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海湾石油国家未来在原油产能方面的投资。
某海湾产油国的一位高级官员说,如果我们认为将来没有需求,我们凭什么投入大笔资金呢?
这位官员还说,如果不保证为海湾国家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财务补偿,那么它们有可能不支持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协议。
这位官员说,跟其他所有人一样,我们会保护自己的利益。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近期宣布提高能效,并不代表着现有政策出现了多大的变化,而更多地是在哥本哈根峰会召开前,是面对发达国家压力而改变措辞。
比如,为鼓励能源消费更加审慎,中国已经在削减能源价格的高额补贴。分析人士还说,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希望可以核实,中国正在实际行动中兑现它的自发承诺。
多年来,产油国一直担心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或使用乙醇和其他生物燃料等非石油替代能源。
而现在,在数十国家齐聚哥本哈根、努力达成碳减排协议之际,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主要波斯湾国家担心,新兴市场国家的原油需求也可能下降,其中包括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大引擎的中国。
海湾国家官员表示,这些担心以及将来政府收入可能受到的影响,可能削弱海湾阿拉伯国家对哥本哈根所达成协议的支持。
包括一些海湾国家在内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预计将有一些高级官员出席下周哥本哈根会议的下半段。这些官员包括欧佩克秘书长Abdalla Salem El-Badri,以及欧佩克成员国的几位石油部长。预计El-Badri将发表报告。
近期一些主要国家降低“碳强度”的承诺,实际相当于这些快速增长的经济体要大幅提高其工厂、电厂和汽车的能源效率。
近日,中国和印度都宣布了在未来十年削减碳强度的计划。近几年已提高了车辆燃油效率标准的中国,希望在2020年以前将碳强度从2005年水平最高削减45%;印度的目标是未来十年在2005年基础上最高削减25%。所谓碳强度,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石油消费量相对较小的马来西亚,也在周三宣布了未来十年大幅削减碳强度的计划。
分析人士称,由于中国和印度占据了世界石油需求增量的大部分,如果它们采取认真的节能措施,将来的石油消费量可能遭到重挫。
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贝克研究所(Baker Institute)高级能源研究员贾菲(Amy Myers Jaffe)估计,如果中国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并使用更多替代性能源,那么在未来二十年它自己的石油需求可能将达不到450万桶。

Associated Press
减少碳排放可能会导致产油国的原油收入长期减少
作为欧佩克最大成员国的沙特阿拉伯估计,如果一份有效的哥本哈根协议生效,未来二十年欧佩克石油收入将经受至少6万亿美元的损失。萨班表示,这一数字可能还会更大,具体要看这些削减石油需求的政策是不是仍然是“选择性的且不利于石油产品”。
分析人士说,这样的估计很有可能过高,但这种预测,仍有可能挫伤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海湾石油国家未来在原油产能方面的投资。
某海湾产油国的一位高级官员说,如果我们认为将来没有需求,我们凭什么投入大笔资金呢?
这位官员还说,如果不保证为海湾国家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财务补偿,那么它们有可能不支持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协议。
这位官员说,跟其他所有人一样,我们会保护自己的利益。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近期宣布提高能效,并不代表着现有政策出现了多大的变化,而更多地是在哥本哈根峰会召开前,是面对发达国家压力而改变措辞。
比如,为鼓励能源消费更加审慎,中国已经在削减能源价格的高额补贴。分析人士还说,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希望可以核实,中国正在实际行动中兑现它的自发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