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虽然很阴冷,但是却充满了人间的温暖
[GE记者手记] 哥本哈根全是活雷锋
从地铁里出来时,邹骥对我说,很感谢你,帮我了个大忙,节省了不少时间。邹骥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能源与气候经济学项目主任及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首席代表,也是国内环境领域著名学者。他谢我,是因为我给他带了个路。
丹麦时间15号下午6点,我和邹骥最后离开UNDP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之路”研讨会时,外面已是漆黑,还下着雨夹雪。他要赶去位于市中心的Radisson酒店参加一个晚宴。
这对他来说是个大问题。他刚到哥本哈根,昨天在寒风中排了9个小时的队也没有注册上,今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去排队,终于顺利拿到了Bella Center的入场证。哥本哈根对于他来说完全是陌生的。而在这样的时间、地点和天气条件下,打到车的概率和中彩票差不多。如果乘坐公共交通的话,而从Bella Center到Radisson酒店要坐地铁,然后换成地面火车,然后再步行一段路。而我今天恰好没有特别紧要的事,就坐地铁一路把
而在昨天,由丹麦驻华大使馆组织的五大电力集团等国内企业与丹麦企业进行的闭门生意洽谈会上,我还帮临时有事的丹麦使馆商务官员做了几个会谈的翻译。
瑞信美国的一位华人副总裁前几天在一个会上对我说,在海外见到中国人很亲切。她说这句话时,我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在气候峰会上,有很多的中国人,但是分散在各个不同的会议上,往往每个会只有几个中国人。老乡见老乡,真的很亲切。
不仅仅是在中国人之间,到哥本哈根至今,遇到了很多好人。虽然我此前来过哥本哈根,但是那次因为有领队处处照应,自己什么都不用操心。而这次不同了,完全是什么事都要靠自己。这段期间,我问过无数次的路,每个问到的人都非常热情,甚至有人在雨天带我走了一段,对此我心怀感激。
在Bella Center的入口处,最近几天一直有几个小姑娘端着三明治提供给参会者,都是免费的。一位来自越南的小女孩说,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希望能够为那些没时间吃饭的代表、NGO成员、记者提供一点充饥的餐点。看着她们在寒冬中端着一大筐三明治站在那里微笑着请你随意拿的时候,你会真实感受到一股暖流,任何功利性的怀疑都是可耻的。
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主要议程是应对气候变化,尽管这里每天都上演着勾心斗角的谈判,但是它的最终目标还是要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一块三明治有时会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哥本哈根虽然很阴冷,但是这里却充满了温暖。这种温暖会在人与人之间的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