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称为“亚洲的冰岛”的韩国如今却在全球经济复苏的竞赛中表现抢眼。

痛定思痛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环球企业家》赵轶佳  |  阅读:

即便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开始显露出复苏之势,韩国经济的强劲反弹仍然可称为其中的出色一员。11月初公布的韩国第三季度GDP,明显好于预期,甚至比上一年同比增长了0.6%

这和去年外界对这个亚洲国家的判断大相径庭。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20089月到11月,韩国股市累计下滑了21%,韩元在2008年一年间,兑美元贬值将近32%,跌至11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导致韩国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偿还外来债务的成本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让人对韩国经济不免极度悲观。海外舆论将韩国称为“亚洲的冰岛”——其时冰岛处于被出售的边缘。

2008年初上任的韩国总统李明博一边借鉴美国总统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做法借由广播演说鼓励民众渡过经济难关,一边针对亚洲金融危机时被诟病的经济漏洞推出救市计划,针对偿还外债的困境,韩国政府为韩资银行在2009630日前的外债提供担保,同时动用外汇储备,向本国银行注资超过450亿美元,以保障企业贷款。

从现在来看,李明博政府的种种刺激方案奏效了。尽管李明博在选举时提出的在很大程度上会拉动经济发展的修建运河这一大型基础建设并未最后兑现,但总体而言,韩国经济正艰难地走回到正增长的道上。

但因为韩国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外市场,而出口的大幅下滑和投资的减少成为当前制约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正因此,韩元贬值在带来偿还外资的高成本的同时,作为一把双刃剑,带动了韩国的出口。从第二季度开始,这一带动作用就逐渐明显,而随着贸易伙伴的经济复苏,第三季度的出口增长更为明显,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就实现了环比2.9%的增长。而在所有的贸易伙伴中,中国对韩国经济回温的贡献无疑巨大。

“韩国经济确实是在复苏,但是相对而言,还是不能跟中国相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詹小洪对《环球企业家》说。韩国央行发布的报告称,中国经济对亚洲地区的拉动效应正在逐步增大,将取代日本的地位。如果中国今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将增加93亿美元,韩国的经济增长也将由此上升一个百分点。

当然,韩元贬值带来的经济利好看起来只是一个短期现象。“这种复苏存在不确定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门研究韩国经济的何喜有教授对《环球企业家》说,“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并非突然爆发式的增长,尤其是上次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推行的种种改革还是有效的。”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韩国成为受害的重灾区之一,甚至在此后的一长段时间内一蹶不振。韩国政府由此吸取了不少教训。彼时,金融危机爆发,市场需求跟不上生产时,众多韩国企业无法偿还债务,面临破产,当国家外汇储备被用来偿还外债时,却也遭遇短缺困境。因此,韩国政府开始注意外汇储备充足这一问题,到2008年底,韩国政府的外汇储备为2397亿美元,远远高于1997年的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之后,韩国通过一系列改革,开始整治“根部问题”,修补从金融体系到产业体系的漏洞,使得企业经营更为透明、更为健全。针对大中企业膨胀过快、拓展进入诸多领域的情况,而进行不同企业在相同产业和领域上的合并同类项,从而实现资产的更优良化,让各个企业在各自的优势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就韩国经济而言,出口大户是三星、LG这样的超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往往来自于韩国国内的中小企业,当他们的成品出口效益体现时,中小企业的效益也将被带动起来。

同时,政府也积极扶持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据悉,韩国88%的就业集中在中小企业。这种情况与中国非常类似。针对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政府成立了与企业相关的半官方组织,协调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不过现在问题依然存在,总体而言,韩国国内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企业更愿意向外发展,从而导致国内的产能萎缩,使得就业岗位的创造十分有限。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韩国在东北亚所处的位置和地位也略显尴尬。因为“生产制造业都在往中国搬,金融服务业以前被日本压制,现在中国也追上来。”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深研究员陈振业对本刊说。

如此看来,韩国政府不可能像舆论所呼吁的那样,退出经济刺激政策。而是否会成为亚洲范围内第一个加息的国家,也将顺应国际趋势,目前而言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