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香港电视业的无限风光和TVB创始人邵逸夫一同隐退,引入新竞争者或可成为重新激发活力的强心剂。

与往事干杯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赵轶佳  |  阅读:

一手缔造出香港电视业乃至整个娱乐业黄金时代的邵逸夫,终于在刚刚进入2010年时,以103岁高龄正式卸任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行政主席职位。邵于1965年创办了这个香港传媒巨鳄,然而,他眼下的退位却无法再为善于制造戏剧冲突的TVB提供任何足以激起涟漪的“猛料”。

好的方面来看,这得益于TVB成熟公司化的管理使得其不再需要仰赖某个领导人的在席。事实上,邵逸夫近年已很少参与TVB的日常业务,而是将大权逐步交由妻子方逸华掌管,所以他的谢幕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随着整个社会的娱乐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周边地区娱乐业迅速崛起,香港已经很难再次成为亚洲娱乐风暴的中心,并保持样板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邵寂寞转身所留下的长长背影,倒正对应了香港电视业的日益黯淡。

而另一方面,真正能为“剧情”掀起未来高潮的潜在主角也正在浮出水面。眼下,香港地区已出现越来越多呼吁重振香港电视业的声音,香港政府最近还举行了公共听证会,从各方面听取对于现有的两家免费电视台TVB和香港亚洲电视(以下简称“亚视”)的批评意见,希望在权衡整个业态状况后,引入一家新机构,加入到多年来都波澜不惊的市场竞争中,借此重新激起电视业的活力。据悉,目前香港电讯公司电盈(PCCW)旗下的互动电视(ITVNOW宽频已经正式申请免费电视牌照,另一家收费电视台香港有线也很可能在近期提出申请。“应该一两个月内就会有一个决定。”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刊。

居“安”思危

香港电视业的衰弱,从占据垄断地位的TVB近年营业数据中就可见一斑。根据2005年到2008年的年报,其营业额每年平均增幅只有1.35%2009年上半年的营业额更是同比减少10.5%。究其原因,同TVB的收入大量依靠广告有关,其份额相当于节目发行、海外卫星电视以及频道业务等其它收入的总和。而广告收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颇深,在遭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之后,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香港经济一样遭受重创。收入的缓慢增长直接导致TVB的制作成本难以适应周遭环境的变化。而正如一位TVB的合作者对《环球企业家》所说:“如果你的制作成本还是没有增加太多的话,你可能就无法请到以前那样的明星大牌。”

但实际上,除了外在因素,更深层次的顽疾来自于香港电视业内部。表面上看来,各家电视台都在争夺收视份额。有数据显示,以有线电视为代表的香港三家付费电视台已夺取了TVB收视份额的30%50%,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香港真正的付费电视观众并不多。而在面向更广泛的大众市场,TVB与亚视的实际竞争情况也呈现一面倒的形式,前者垄断了大约90%的观众。因此,相比金融危机的打击,更加威胁TVB乃至整个香港电视业的则是其封闭、缺乏竞争活力的市场环境。

可以说,市值约164亿港元的TVB已经在香港地区打造出了一座坚固的电视王国(详情请于Gemag.com.cn查阅《尚未落幕》一文)。“甚至1970年代,亚视就已经不是TVB的对手了。”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电影电视学系主任卓伯棠对《环球企业家》说。彼时,邵逸夫盘活诸如金庸著作等现有资本,以及实行的艺人培训制使得TVB拥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比如最为核心的签约艺人,TVB现在旗下就拥有500600人,相当于亚视所有员工人数,他们被规定不能参与任何竞争对手的节目摄制。而反观亚视,则始终没有探索到成功的商业模式。近年,它更是放弃了香港电视自己制作节目的传统,选择向外购买。“这样一来,节目的质量不好控制,成本也不好控制。”卓伯棠说。而亚视一直希望通过更换管理层来转换经营思路的策略,在经历了七、八任老板后,不但没有起色,整支团队也必须不断调整适应每任管理者的经营思路,反而造成极不稳定的状态,丧失向心力,从而始终无法有上佳的创意诞生,并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自1978年另一家免费电视台佳艺电视台因亏损关闭后,亚视就一直屈居第二,从未有过出头之日。

然而在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的同时,TVB相对稳定的人员背后,也出现了人才高成本和人员老化的负面效应。从2008年起,TVB已经两次大刀阔斧进行裁员,接下来很有可能继续实行这种消减开支的方式。这就使其难以吸收更多新人才,从而造成创意匮乏的局面。更为严峻的是,与对手的差距以及主要依靠香港观众收视惯性取得的一家独大的收视率,正在使TVB不自觉地陷入不思进取的温床中。“大家都觉得不需要做太多额外的事情,于是也就没有什么革新的动力了。”一位TVB内部员工对本刊说。在很大程度上,这正是香港政府引入能刺激市场的“鲶鱼”的原因。

难入内地

其实,振兴以TVB为代表的香港电视业,还有另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像香港电影一样转战大陆市场。“如果不能假借港台的制作能力和大陆的原创能力及题材,TVB永远只能做香港的一方诸侯。”曾担任亚视高层的吴征此前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是说。而这项名为“北望神州”的战略,不仅是几乎所有分析师和业内人士心目中的香港电视业出路,实际上也是TVB一直在尝试的。继2004年频道落地广东省之后,2007TVB与中央电视台合拍了电视剧《岁月风云》,还随后和湖南卫视合作综艺节目《舞动奇迹》。

不过,相比电影,香港电视业要走同样的路线则困难得多。在大陆,受到审美倾向的限制,香港电视剧相对在南方更受欢迎,北方观众则较少喜欢。而通过与湖南卫视等电视台合作藉此打开大陆北方市场的思路,成效也相当有限。与大陆合作的综艺节目,虽然可以解决审美口味的问题,但香港艺人本身的语言障碍使得再好的制作能力也无法得到充足释放。东方卫视的一位栏目制作人在向本刊谈到同香港艺人合作的经历时,就对其磕磕绊绊的普通话颇为头疼,“即便像容祖儿这样的大牌明星,因为语言问题,也使综艺节目效果尽失,结果收视率并不高。”

如此看来,在大陆市场的扩展暂时无法达到预期时,精耕香港本土市场,并以其影响力辐射其它地区,才是香港电视业的当务之急。在TVB内部人员看来,目前有意获取免费牌照的有线电视台,本身制作节目的能力不容小觑,所面临的挑战,只是将现有的相对狭窄的观众群拓宽为更广泛的受众。加上各式新媒体的冲击,TVB以及整个香港电视业常年稳定的格局需要适时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