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向更严格的银行监管迈出了第一步,但奥巴马的提案还未触及核心。

总统,请瞄准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环球企业家》刘建辉  |  阅读:

就在华尔街大佬们忙于盘点2009年的丰厚收益时,坐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的巴拉克·奥巴马不高兴了。

1月底,这位美国总统先是提出对银行业开征900亿美元的税收,随后又出台了更广泛的金融监管新措施,其中最具打击力的是将禁止吸收存款的银行从事“与服务客户无关的”自营交易—以发行和购买大量结构性衍生产品的方式从事自营交易被认为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主要诱因之一。

转瞬之间,华尔街上的乐观情绪便跌落到谷底:当日,纽交所主要大银行的股价应声下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奥巴马宣布新规的前几个小时,高盛刚刚宣布了其去年高达134亿美元的惊人利润,而这一新规如若真正变成法案被签署,这家华尔街上最赚钱的机器将很可能被拆散,同时,自营交易业务占76%收入的高盛也将是受影响最大的银行。

除此而外,奥巴马的新计划还将限制银行未来业务规模的扩张,防止银行业过度集中,约束银行过度冒险的倾向,并由此防止“大到不能倒”金融机构带来系统性风险。过去,美国对银行规模的限制主要在于存款份额不得超过 10%,此次可能将更广义的负债规模亦纳入监管范围,从而限制银行通过并购实现高度集中。

与奥巴马以往针对银行业改革的言论不同,该计划的核心直指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整个业务模式,而提出这些主张的正是白宫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数月以来,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始终希望能够以“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精神”对监管体系进行彻底改造。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是大萧条时代的产物,其核心是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分离开。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奥巴马此时抛出改革方案的目的似乎更具政治色彩。在执政一年后,美国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依然能够获得高额收入,民众日益失望的情绪使得奥巴马的支持率节节下降。这一方案预计将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但却可能导致美国银行业难以满足市场对全能银行的需求,并因流失人才而降低国际竞争力。

更为重要的是,与大萧条时代的金融体系不同,如今,即便是由各自只经营一项业务的企业所构成的金融网络,在系统性危机的面前仍不堪一击。最简单的事实是:金融危机中,投资银行、信用卡经营者、保险公司,甚至连汽车企业都得到了救助。在这种情况下,监管改革中应该考虑如何让银行在不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情况下倒闭,但奥巴马现在的提议中并未针对这一点。

此外,如果投资银行仍然需要政府救助,那么按照《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让商业银行抛弃投资银行的行为便没有太多意义。野村证券的有关人士则指出,目前的提案中还缺乏对投资银行杠杆率的监管,而限制自营交易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同时,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董事刘奥琳向《环球企业家》表示,银行业规模受限可能损害盈利,并可能使美国金融服务业在财政税收中的贡献率降低。

当然,奥巴马绝不能低估的还有华尔街银行家们的能量—《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通过用了4年时间。

Tags:  奥巴马 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