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民币、经济过热三个层面的叠加,将成为中国领导人在2010年遭遇的第一个艰难考验。
核峰会的“聚变”
在此前一天的美国首府华盛顿举行的全球核峰会上,胡锦涛响应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有关加强核原料安全性的倡议,他承诺中国将设立核安全示范中心,这被视为峰会的主要成果之一。但此次核峰会的真正核心问题—对伊朗的制裁和中国人民币汇率—的讨论,却发生在峰会前胡锦涛与奥巴马这两个最重要的核大国领导人的会面时。
中国在过去8年时间里,一以贯之地主张对伊朗核问题施以和平的“外交手段”,而非经济制裁和武力干涉。但在伊朗于今年2月份宣布生产出纯度为20%浓缩铀(核武器级铀)时,这一政策底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直与中国保持一致的俄罗斯也在此时“倒戈”,称在制裁伊朗问题上与西方国家的立场非常“接近”。
中国的立场有着极强的现实基础。作为中东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伊朗是中国在“石油之库”平衡美国影响的支点,也是中国的第三大原油供应国。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也已超过欧盟成为伊朗最大贸易伙伴。
无论对于美国还是中国而言,伊朗核问题是比朝核问题更为棘手,中国不可能对伊朗在朝着核武器不断迈进的危险性视而不见,而美国的核安全主导者的角色也寄望得到中国更大范围的支持。
为此,奥巴马不惜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施压。推迟了原定在
伊朗与人民币汇率,正成为中美两个大国在过去一年各种分歧—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对台出售武器、谷歌退出中国—的延续。更进一步而言,两个大国在两个问题上对各自筹码的腾挪转换,注定将成为2010年中美关系的一个主题。
来自奥巴马的“善意”似乎正在奏效。同胡锦涛会谈后奥巴马表示,美国乐于知道中国愿意协助美国争取各国的支持,以便能就制裁伊朗的联合国决议案达成协议。同时,他也对中国将人民币问题视为核心利益,不愿收到外部压力表示理解。
在这一预热之下,奥巴马主持的46国核峰会“圆满结束”。但旋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即在
国家统计局发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