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被证明成功的业务模式令中国互联网再次成为国际投资界的主流话题
谁会成为 下一个百度?
多种被证明成功的业务模式令中国互联网再次成为国际投资界的主流话题
今日的中国互联网世界,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1999年。自从那一年硅谷光通信公司Finisar以357%的首日上市涨幅谢幕以来,纳斯达克的舞台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如此引人注目的表演者了——直到百度的出现。
8月5日,被称为“中国版Google”的百度公司(NASDAQ: BIDU)以27美元的发行价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日收盘报达到122.54美元,上涨近354%。这一涨幅超过了Google去年上市以来的累计涨幅。后者花了10个月的时间才涨了350%;而百度2004年营收的1340万美金仅为后者上市时的约0.1%,它的市盈率超过了2000倍,Google的市盈率是85倍。
8月11日,继2003年以1.2亿美金收购3721之后,美国门户网站巨头雅虎似乎又一次充当了“活雷锋”。它与阿里巴巴达成协议:以10亿美元投资和它的中国业务,换取阿里巴巴40%的股份。这使市场对阿里巴巴的估值超过了40亿美元,从而让这家从盈利来讲仅属中等规模的公司成为中国最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此时回答下面的问题无疑是件很刺激的事情:资本市场对投资中国互联网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有一点已经确定无疑:与Google类似的商业模式是百度受到投资者追捧的原因之一。“投资者一听就很明白。就像有英语词典,同样也需要汉语词典一样。”和讯网的总裁谢文说。
很多错过Google首次公开募股的投资者将百度视为一次补救机会。由于Google采取与众不同的荷兰式拍卖IPO、以便更多小型投资者可以参与其中,很多机构投资者被拒之门外。而有关Google可能进一步收购百度股份的传言更是激起了投资者的极大兴趣,Google目前持有百度2.6%的股份。
“Google给了投资者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以搜索引擎为平台,可以开发出多种业务。在百度身上,投资者寄予了同样的预期。”位于上海的快钱网总经理关国光说。在国内的支付平台业务领域,快钱网位居淘宝网和易趣之后的第三位。
就百度的个案本身来说,人们正纷纷议论它的股价是否该跌。但无论如何,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百度的股票表现和阿里巴巴与雅虎的合作,其实是有联系的,”搜狐网前总裁古永锵对《环球企业家》说,“中国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投资界的主流话题,这两件事情只是把最近半年的发展趋势最鲜明地表现出来。我们不再是一个边缘的东西。”
尽管没有最新的资本流入统计数据,但一个月前,成立仅6个月的快钱网已经获得了两笔来自硅谷的风险投资;而一向对中国的经济抱审慎态度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在整体上建议减持中国股票的同时,却表示看好中国的网络股。 在最近的报告中,CSFB指出,中国现时大约只有1亿网民,渗透率为8%左右,以未来10年每年增长8%计算,则中国未来几年内即将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他们因此向投资者推介腾讯控股,以及在美国上市的网易和新浪网。这是他们首次建议买入网络股。
现任6688网站总裁的王峻涛回忆说,“七八年前我准备8848上市的时候去美国,很多人觉得很奇怪,‘ 你们从中国来,中国居然有互联网吗?’”。谢文也认为,“与Google类似的概念和看好中国互联网,在百度股票的表现中各占50%因素。”
种种迹象表明,海外投资者当年小觑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表现。古永锵说,一直以来,中国网络概念股的市盈率都远低于美国的对应企业。如果雅虎将本次参股阿里巴巴所投入现金的一半在1998年投资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关国光说,“它现在可以拥有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历10年沉浮,中国互联网企业终于开始表现自己的卓越才干。2000年以前,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以拷贝美国模式为主,但是到了2003年,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就已经是“中西结合”了。
在技术上,中国互联网企业还没有真正的创新,“不过是在不同的技术模式里做本地化,”古永锵说,“但从应用的角度讲,中国已经在某些方面和美国做到了同步,甚至是领先于美国。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学习全世界的各种模式外,同时也在慢慢创造自己的模式。”
“以娱乐为主的业务模式在非亚洲国家没有见过。娱乐意味着大众消费品,你不能拿原先的美国模式来想问题了。”关国光说。中国互联网企业从日本和韩国学来了游戏业务。短信、“彩铃”这些电信运营商的蛋糕上掉下来的“面包渣”,则是“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模式。”
今年5月,微软公司宣布旗下的MSN门户网站已经与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组建了合资公司;当月,Google也在上海开设了一家独立的办事处。独立网络分析师吕韦刚说,“网络巨头的紧迫感已经明显加大了,如果他们现在不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就很可能被挤出这个市场。”
尽管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看法已经包含了更多的理性,从单纯的“概念”转变为更切实际的产业分析,迅速回答“谁是下一个百度?”却仍是一件难事。
博客已出现多年并日渐火爆,但它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支付平台可能是下一个最为现实的金矿,但独立的支付业务公司仍然处于草创期。 Web2.0很可能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型互联网应用的统称,从模式上说,是从单向的“读”朝着双向或者多向的“写”发展,以博客、社区、即时通讯、百科全书等应用为核心,其中蕴藏着不同的投资机会和创新机会。
“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Google已经不再宣讲自己的商业模式了,它有盈利基础,同时拥有一个极具延展性的搜索平台。这给投资者的想象力是无可比拟的。”关国光说。
自4月离任搜狐总裁职位后,古永锵首先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7月份开始重回互联网界筹谋下一步的行动。“大的思路都已经看清楚了,现在就是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的问题。”他没有透露将要展开的具体业务,但以下是其思路所及的大致范围:媒体的草根化;网络业务的区域化;从免费到付费;支付手段多元化,从单终端到多终端。
古永锵在搜狐呆了6年,他觉得现在该抓住机会自己出来试试了,否则未来的职业生涯就会受限制。“如果说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期有25年的话,我们才走了1/4,我们的春天刚刚开始。”他说。(助理记者张晓芸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