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虽然新常态这个词在财经界已很常用,但很少有人真正明了其含义。不妨看看比尔·格罗斯对这个词的注解
比尔·格罗斯:债券之王论“新常态”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和Mohamed El-Erian已提出“新常态”的观点已一年多了。这个词被许多金融家使用,但却很少有人明了这个词的含义。
评论家和投资者似乎认为市场不久就会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的状况,“新常态”就是一个新版本的“往日时光”。但这并不是格罗斯所谓的新常态。格罗斯在七月投资展望中写道:投资者还没有接受“顺风顺水的‘成长’过程已被叫停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去杠杆化(delevering),去全球化(deglobalisation)和再次提高监管(reregulation)三者结合在一起的局面”。燃料消耗和债务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个人、企业、国家为摆脱债务的努力使得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缓慢、投资回报减少。
全球债券市场看来已经准备好了。格罗斯说:“他们为经济萧条制定好了对策。”财政部的收益少于3%“显然是萧条重现的预兆”。他相信股票投资者也应还做好相似的准备。
格罗斯猜测之所以新常态概念有诸多误解的原因之一在于美国人习惯了依赖于廉价的贷款来改善生活。美国人的薪水在40年间几乎没有变化,而房价却在逐年升高。买房者不得不增加贷款来弥补两者间的差距。“不贷款我们怎么买得起房?”格罗斯问道。
另一方面的问题在于,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府债务的负担过重而造成的全球性需求的缺乏。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如PIMCO喜欢把钱借给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因为他们的债务水平比较低。这些国家却用借款来弥补因发达国家减少投资和改变角色所造成的损失。美国和欧洲乐于向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中产阶级出口货物,使得过去的生产者成为了新的消费者。
但这些情况远未如格罗斯所预计的那样发生。发展中国家仍依赖出口。也许他们希望美国消费者仍像过去一样拥有强大的购买力。
“尽管过去几十年中,世界市场加入了超过3亿的中国和印度顾客,但我们也已达到了新常态,即缺乏全球性需求或者说各国都没有能力或不希望支出。”他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新兴的世界消费水平低迷,这似乎像是低回报的债券和股票投资组合。”
格罗斯认为正是那些悲观的、姓氏以R开头经济学家,如David Rosenberg, Kenneth Rogoff, Carmen Reinhart,当然还有末日教授Nouriel Roibini,误解了新常态。另外误解新常态的还有Paul Krugman,为了符合姓氏为R开头的特点,格罗斯在自己的文章中称呼他为“Paul Rugman”。
人物简介
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公认“债券之王”(Bond King),全球规模最大的债券基金PIMCO(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格罗斯现年65 岁,大学时代曾连续4 个月去Las Vegas,将200美元翻成1万美元。1966年从心理学专业毕业,其后3年随海军参加越战,1971年取得加州大学MBA。随后创办了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PIMCO),现在PIMCO不但是全球第1大债券公司,也是全球第5大共同基金业者,资产规模逾8,000亿美元。旗下招牌基金的PIMCO Total Return Fund,从1987年发行以来,每年平均报酬率达9.4%。2009年底Total Return Fund 以2000 亿美元的资金规模跃居全球第一。2009年该基金吸金速度远远超过美国其它共同基金,一方面体现投资者对金融危机心有余悸,即便股市大幅反弹,依然信赖债券基金,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Bill Gross自身魅力。Bill Gross留下很多投资箴言,他每月的投资展望内容广泛,常常从引人入胜的故事入手,然后分析当前最备受投资者关注的话题,最后还不忘呼应开头,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