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狱之灾成为丹尼斯从嬉皮士成长为出版业巨头的契机,这种非常态生存来自丹尼斯在消极事件中提升积极处事态度的能力

劫后重生之“费力克斯·丹尼斯:态度决定一切”

来源:2005年10月 总第115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程亚婷  |  阅读:

今年夏末,一个意料之中的消息在中国商界不胫而走:经佛山市人民检察院批准,佛山市公安局于9月2日对科龙电器公司前董事长顾雏军、执行董事严友松、张宏等7人执行逮捕。半年以来,关于他们通过向不明第三方支付大额预付款、私刻公章开设账外银行户头、账外交易及关联交易等多种方式,涉嫌侵占科龙资金4.04亿元的报道几度登上门户网站财经版头条。
  
继陈久龄和张海之后,顾雏军成为近两年中国商界又一个深陷囹圄的高层管理者。不过,这并非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在顾被捕的一个月前,世通案的主谋伯纳德•埃伯斯和斯科特•沙利文分别被判刑25年。

不久前,纽约州检查长斯皮策对时任AIG董事长兼CEO的莫里斯•格林伯格的调查已经展开——商界名流被捕入狱似乎已成为时下之风。
  
毁于一旦的职业生涯,众口铄金的道德谴责,以及刻骨铭心的忏悔,这些都是牢狱之灾的应有之意,但最大的困扰或许在于,出狱后的生活该怎样开始?
  
本期专题的创意源于这个囚徒们短期内不愿提及的命题,下文中四位曾有类似经历的商界名人在出狱后都以各自的方式重塑声名与事业。在此,希望读者不要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种冉阿让式的救赎,事实上,能够成熟地面对过失,有助于理性地规避过失,劫后重生也可以成为对一个商业社会的韧性、包容度,及自我修复能力进行多方面考察的机会。


牢狱之灾成为丹尼斯从嬉皮士成长为出版业巨头的契机,这种非常态生存来自丹尼斯在消极事件中提升积极处事态度的能力

在本次《劫后重生》专题的结尾,请允许GE为读者您介绍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商界人士,以便缓解一下“牢狱之灾”的沉重气氛。此人就是执掌着一个庞大杂志帝国的费力克斯•丹尼斯(Felix Dennis)——这个名字并不耳熟是么?好吧,就是那本让全球男性为之倾心的Maxim杂志的出版人。  
  
丹尼斯在过去的30年间,从一名地下杂志的嬉皮士编辑,成长为以4亿7千5百万英镑身家跻身英国富人榜的主流商界人士。但是,他的经历总给人剑走偏锋之感,包括牢狱之灾。  
  
因祸得福  
  
1960年代末的欧洲狂躁不安,正值嬉皮士的黄金年代。混迹于伦敦摇滚乐队的丹尼斯,为了筹集女友堕胎费用,找到混合了激进政治和性解放的地下刊物Oz的编辑,希望推销Oz。丹尼斯找来身穿迷你群的少女一起沿街兜售,杂志很快就卖光了,这成为他借助性感女郎销售杂志的开端。  
  
但是在1971年,丹尼斯和另外两位Oz的编辑,却因触犯反诲淫法(基本可视之为有伤风化罪)而遭到起诉。庭审时,三位编辑穿着中学女生的校服在法庭上亮相,这一叛逆之举使得他们很快就上了英国各类小报的封面。借助传媒的力量,审讯成了轰动一时的事件。现代派画家David Hockney为被告们画了裸体的平板画,约翰•列侬也来助兴,专门谱写了一曲《上帝拯救Oz》,丹尼斯本人还跳起了康茄舞为这首曲子伴舞。  
  
狂欢式审讯持续数周后,三人被判罪名成立。不过,丹尼斯的罪罚是三人中最轻的——一个月的监禁。就此,法官给出的解释是,“丹尼斯比另外两位编辑年轻,并且不如他们聪明”。这个风趣的评价成为当时伦敦文化圈的一段传奇。  
  
丹尼斯经历的这场审讯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当时西方社会变革的阵痛。不可否认的是,多少有些荒唐的牢狱之灾令丹尼斯赢得了声名,但并没有直接促成他在传媒事业上的成功。社会变化太快了,叛逆文化的代表一转眼就会被公众忘在脑后。  

有人甚至评价说正是由于这场劫难,才成就了今日的丹尼斯。  
  
牢狱生活结束后,Oz难逃倒闭的厄运。三个行为出位的落难文人中,只有丹尼斯继续从事媒体行业。他尝试了很多领域的出版,从地下喜剧、摇滚、肥皂剧到摩托车,不一而足。然而,这些很快都被人遗忘了,甚至包括丹尼斯在内。  
  
然而,在心底里,丹尼斯的媒体理想不会为现实所困。  
  
1974年的一个清晨,丹尼斯走在街上,发现一群小孩在影院外排起了长队,原来李小龙的功夫电影正在热映。丹尼斯灵机一动,创办了《功夫》杂志。《功夫》很快就火了,以11种语言在20个国家发行。  

《功夫》的成功很快为丹尼斯打开了局面,快到使他开始处心积虑地抓住任何一个可能带来财富的机会——  
  
1970年代中期盛传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怀孕了,丹尼斯就从杂志社的中国代表处要来了一些熊猫幼儿的照片,加班加点地印出了10万份。然而一周后,动物园宣布这只大熊猫根本没有怀孕。事先印好的招贴画全部被退回,扔进了仓库。  
  
痛定思痛,他终于得出教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按下执行的按钮之前,千万要三思再三思。  
  
此后,丹尼斯一直保持不断地购买和出售杂志。1979年,丹尼斯以低于2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个人电脑世界》杂志,三年以后被他卖到了600万美元,整整翻了24倍;1985年,丹尼斯创办了MacUser,一年后卖出2千万美金的天价。凭借这笔收成,他办了自己旗下唯一不属于出版业务的公司,做起了邮购的生意。这个倒卖高手,随后即以1亿美金的高价出售了这家邮购公司。不到十年的时间,几次倒手买卖,当年少于25万美元的投资居然换回了1亿美元的收入,丹尼斯的财富足足增长了400倍。    

丹尼斯态度  

倒买倒卖只是帮助丹尼斯迅速地积累了财富。打造杂志帝国,资本游戏是充分不必要条件,但其不俗业绩还来自于丹尼斯对于业务的精通和专注。  
  
Maxim是丹尼斯创办的第N本杂志,却是迄今为止他孵出的最成功的金蛋。1995年Maxim创刊于英国表面上,这本杂志延续了丹尼斯靠性感女郎兜卖杂志的一贯作派。但丹尼斯并不认为这是Maxim真正价值所在,这本拽住了男人“肮脏小秘密”的杂志,实际上宣扬一种本真的男性态度:男人在一起只是互相说俏皮话,女人间却会有严肃的谈话——这就是Maxim和读者的交谈方式。  

Maxim火得一塌糊涂,目前仅在美国的月销量就达到250万册,超过了Esquire和GQ加起来的总和。到2003年底,Maxim在全球32个国家发行22个版本,并在德国、美国、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葡萄牙等国稳居杂志发行量之首。2004年,Maxim登陆中国。  

显然,Maxim和它所属的杂志帝国Dennis Publishing都继承了丹尼斯离经叛道的性格。  

例如,它旗下的16本杂志名称上,有Maxim、Stuff这种不知所云的,也有Computer Shopper、The Week这类平淡无奇的。  

不过,丹尼斯的成功决非凭借这些表面上的奇技淫巧,而是出于对杂志经营的确有专业和独到的理解,作为一个传奇大亨,这一点经常被公众忽略。
  
为了保证Maxim长盛不衰,编辑通常是隔年一换。他长期专注订户销量,基于订户基础的营销和推广更是练得炉火纯青。这也出于一个事实考虑——书摊零售的成本越来越高。
  
作为一名资深的媒体经营者,Dennis Publishing董事长丹尼斯还为杂志行业重新定义了当今社会的四个困扰因素:成熟的数字媒体的兴起,环境保护对于纸张的限制,年轻一代中功能性文盲的增长,以及创办、发行、分销费用的持续上涨。与大多数出版人极力否认这些潜在的长远影响不同,丹尼斯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  
  
目前,现年58岁的丹尼斯生活内容主要包括经营杂志,写作,喝酒,开怀大笑和收集他心目中的英雄的雕像,包括伽利略、梵高、穆罕默德•阿里、还有乐于钻研人类痛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商业上的丹尼斯无情无义,这并不阻碍他成为一个大慈善家。他为很多人的婚礼和葬礼买单;如果有人被投入监狱,他会为他们请律师;在他死后,他的产业将全部变成森林。
  
实际上,从他的牢狱之灾便可看出,丹尼斯具有一种把消极事件升华为积极的处事态度的能力。1990年代初期,与可卡因的斗争使他卧病在床,这期间他完成了第一本诗集——总之,丹尼斯正是以一种奇怪的方式,从一个老式嬉皮变成了半个亿万富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