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通用电气CEO伊梅尔特报怨“外企在华越发难过”后,化工巨擘巴斯夫与西门子两家公司最近也向中国总理温家宝大吐苦水。中国外资环境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外企在华的日子真的是

中国外资环境是否恶化?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何曼青
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总体看,外商在华投资环境应是更优化了,中国政府对软硬环境提供的配套服务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政府吸引外资的门槛提高了。原来是粗放型的“照单全收”,现在则是根据我国经济情况有选择地吸收。政府不再根据不同所有制形式进行政策倾斜,而是根据不同行业和地域倾斜。但需承认的是,现在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认证上确实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这是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但对外资的态度没有改变。

崔凡
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

首先,中国2008年起开始实行统一企业所得税标准,外资虽仍有过渡性优惠,但总趋势是与内资合一;第二,新的《反垄断法》对外资并购构成了一些制约;第三,由于中国目前不是WTO《政府采购协议》成员,加上美国对华在这方面限制收紧,中国提出了一些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这也引起一些反弹;第四,中国加紧对“两高一资”企业的限制,也涉及很多外资企业;最后,中国正在进行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会提高一些外企的工资成本。以上这些变化,归根来说是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带来的。 

罗旭德(PeterLoescher
西门子CEO、德亚太经委会主席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间努力致力于建设透明与法制化的商业环境,以全面融入国际社会。需要理解的是,这一在工业化国家历经上百年实现的进程不可能在中国一蹴而就。两个多月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了西门子在天津的一个生产厂。在参观期间,温总理表示,在中国合法注册和经营、雇用中国员工、在中国投资和开展研发的企业应被视为是中国企业。我们认为这一表态是恰如其分的,也应该成为中国外资政策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