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包企业如雨后春笋,而国务院的外包新政69 号文将给中国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

[研究院]外包新政与外包产业的新增长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  作者:朱晓明  |  阅读:

新近出台的外包新政—国务院2010 年69 号文《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将给中国离岸外包、在岸外包带来产业的新增预期。我们建议在继续发展好离岸外包的同时,将离岸外包政策渐进地延伸到金融后台、物联网、云计算等三方面的相关外包企业,尽快建设物联网、云计算外包企业的国家队。
 
新政的新增预期
 
由国家八个部委为编委会、由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编撰的《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9》( 简称2009 外包白皮书)不久前已发布。2009 外包白皮书告诉我们:中国外包2009 年比2008 年增长超过100%,而2009 外包白皮书对2010年的新增预期则是增长40%(图1)。
然而,使我们对2010 年更有信心的是刚刚出台的国务院69 号文《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它的政策驱动作用让我们看到了外包新政对外包产业的新增预期,具体有下述几个方面:
 
降低准入门槛
 
新政将外包企业准入门槛由离岸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的70%降低到50%(图2),并取消国际资质认证的要求(图3)。
 
扶持离岸发展
 
离岸呼叫中心业务突破“外商投资中国电信服务业的股比不超过50%”的比例限制(图4);营业税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而不受原来规定的必须是技术先进型企业的限制(图5)。
 
加大财税支持
 
财政部拨付给21 个外包示范城市建公共平台:老三年期间(2007 ~ 2009 年)每个城市总共500 万,新三年期间(2010 ~ 2012 年)每个城市每年500 万,共计1 500 万(图6)。此外,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补贴企业申请条件降低,营业额由150万美元下调至50 万美元(图7)。
 
金融服务支持
 
金融服务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外包企业上市。
 
营造良好环境
 
服务外包企业的劳动时间无需固守某一时段(如早上8:30 到晚上5:30),可灵活在24 小时之内起讫(图8);还有“五缓四减三补贴”等政策。

[---分页标志符---]
后新增期待后新政
 
当前,国际外包市场是“承接地国家与地区你追我赶,高潮迭起”,正所谓“印度领跑,中国腾跃,东亚崛起,中东欧滑落,中东、北非沸腾,撒哈拉在成长,拉美近岸优势”。各国外包行业的发包方、接包方的游戏规则推陈出新,常变常新(表1)。
 
本文所说的后新政并非意味着又一个“XX 号”文接踵而来,而是69 号文的实施细则。2009 年2月国务院9 号文《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就有11个实施细则紧随其后,因而我们期待69 号文的实施细则逐一而生。而后新政的设计依据就是新政69 号文的一段话—“积极培育在岸服务外包市场,促进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业务协调发展”。后新政设计思路之一是将离岸外包政策部分或者全部延伸到在岸金融外包、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相关服务外包。
 
金融后台与金融外包
 
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2003 年对我说:“上海最有条件做金融外包。”7 年过去了,金融外包做得最红火之一的是上海周边小镇昆山花桥。上海金融外包做得红火的是张江。
 
金融机构有前台、后台的区分(图9)。以银行为例,金融外包主要来自金融后台,比如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信用卡业务。银行后台业务的发包方有三种模式(表2)。如国家开发银行的IT 系统是发包给惠普公司做的,采用的是完全外包模式;光大银行的软件系统开发与联想合作,采用部分外包模式;而交通银行数据中心则采用完全自营模式。银行后台业务接包方有离岸金融外包和在岸金融外包两类。当前中国离岸外包占中国外包的22%,在岸外包占78%,是在岸大、离岸小;而印度的离岸外包占64%,在岸外包占36%,是离岸大、在岸小(表3)。此外,中国银行业实力正迅猛提升。2008年中国的银行总资产约是2002 年的3 倍,而税前利润达到15 倍;中国金融机构在全球影响力增强,全球银行前五强中国占据三席。银行的后台也随着前台的增大而增大。由此,我国在岸金融外包服务的市场也将变大。

[---分页标志符---]
在岸金融外包发包方的政策设计建议有以下两个方面(表4):一方面,对于那些金融后台完全外包和部分外包的银行来说,最担心的是接包方的不可靠性。最近我们获悉银监会已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实施细则应该紧随其后。另一方面,对于金融后台完全自营的银行,当其后台分离出来成为集团旗下的一个企业时,会遇到重复征税的问题。譬如外资金融机构H 银行将信息系统业务发包给集团内的“技术服务中心”时,就遇到上述问题。我们建议由商务部、一行三会等牵头设计有关政策,取消重复征税。在岸金融外包接包方的政策设计建议有两类:

 
一类是离岸外包的转包。我们把离岸外包从境外转到境内的首笔交易称之为T1H1,之后它在境内再转包若干次,我们把它们称之为T2H2,T3H3⋯⋯TnHn。请看图10,这是我在2006 年写的书《转移与承接》中提到的TH 矩阵,建议设计“一单跟到底”的优惠政策,将离岸外包首单交易T1H1 之后的所有在岸外包TnHn 全部享受离岸外包政策。
 
另一类是完完全全的在岸外包。境内金融机构的后台业务发包给外包企业做,对于这种在岸外包业务,建议设计渐进方式的优惠政策,将离岸外包政策渐进地延伸到在岸金融外包领域( 到目
前为止,我国离岸外包政策是国内服务业政策中最优惠的,包含四个部分,如图11 上半图所示)。

具体来说,这种渐进式在岸金融外包政策包括四个方面:所得税从25% 渐进地降低到15% ;营业税从5.5% 渐进地降低到零。至于培训费和资质认证补贴,则渐进地从零提升到离岸外包的相应标准。
 
本文之所以以银行为例是因为,2008 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份额占我国金融体系的比例接近90%,其余10% 左右才是证券、保险等。而相比之下,美国银行占全国金融的30%(图12)。当然,仍应将我国保险、证券、基金的后台业务进行外包的政策也提上议事日程。
[---分页标志符---]
物联网与服务外包
 
后新政的第二个重点是考虑物联网。6 月22 日,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透露:2020 年前全球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 亿个,成为又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产业。现在企业界、学术界都认为,物联网产业链大致包含图13 显示的这十几个环节。这万亿元级别的产业将产生千亿元级别的服务外包,无外乎就是在岸ITO、BPO、KPO 等(图13)。企业家们难道会对这样一个千亿元级别的产业不动心、不动容、无所作为吗?

然而,物联网发展存在许多障碍,技术标准尚在制定中,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产业链尚未完
善,法律法规及政策亟待出台。这么多的障碍、困惑,又有这么好的机遇,显然我们应该设计后新政,即制定69 号文相配套的物联网发展的实施细则。为此,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将抓住契机、调查研究、举办论坛、设计相关政策。
 
云计算与服务外包
 
后新政的第三个重点把目光投向云计算,云计算包括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说到“云储存”、“云计算”,简直有“云里雾里”、“云山雾罩”的感觉, 我看了《IT 不再重要(The Big Switch)》之后,茅塞顿开。100 年前,农场和公司逐渐关闭自己的发电机,转而从高效的发电厂购买电力,实现即插即用。今天,只要接上互联网,就可以送来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处理结果,只要无线上网,便可即安即用,我们不必再将软件装入自
己小小的电脑,靠的就是“云”。
 
“云”实际上就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 云”。发电厂和“云”是不同的事物,但相同的是它们都提供公共服务。“云计算”公司没必要24 小时为本公司的事情算过来算过去,但必定不分昼夜地为全球客户提供海量计算,出售公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云计算”公司都是外包企业。
 
云计算对服务外包的影响非常大:它能创新外包模式,助力企业发展,重置人才结构,挑战
治理关系( 图14)。以创新外包模式为例,《纽约时报》的档案室中以TIF 格式储存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这种格式既占空间,又不适宜上网,必须将它们转化为PDF格式。如果《纽约时报》自己来做这项工作,既耗时又费钱。于是,它尝试了购买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几百台大型计算机同时运行,用2 ~ 3 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却仅花费3 000 美元。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对“云计算”这一服务外包将尽快抓住契机、调查研究、举办论坛、向商务部、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后新政政策设计的组织框架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很乐意联合各方担当后新政的设计(表5)。

[---分页标志符---]
持久新增源于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新增
 
虽然政策驱动非常重要,但服务外包产业的持久新增仍源于外包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新增。我们需要吸取过去年代吸引粗放型加工业的教训,服务外包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同时,也要吸取成功的外包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经验,如印度的三点好经验—新技术、业务程序和解决方案。实现持久新增,外包企业需要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要向服务外包价值链两端进军,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端到端的服务(图15)。例如俄罗斯的PROGNOZ,就是一家以外包向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业绩特别优秀。20 年前,该公司仅有几名员工,如今拥有800 多名员工、大批的数学家和系统工程师。通过构建“预测”分析模型,为政府、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俄罗斯联邦政府、我国的国家发改委、亚洲发展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都成为了它的客户。

 
此外,条件成熟时,外包企业可以兼并收购,实现持久新增。例如,东软集团(Neusoft) 成功地收购了Sesca Group Oy 子公司,完善了在移动终端设备领域的开发设计能力。
 
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同意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教学研究机构为国内外包企业开展融资、上市、并购培训(表6)。

 
文汇报曾发文章《“阿凡达原型”原来是“中国制造”》,讲述了中国“天山制作”巨龙工作室的故事,它们和好莱坞视觉特效公司合作始于《指环王》。9 年多来先后做了4 ~ 5 部大片,包括“阿凡达”中的武装直升机模型。这其实就是一种离岸外包。《阿凡达》剧组称模型做得“很棒”,然而中国人距离电影产业的核心很远。这类大片的15%资金用来做模型,但真正主导电影走向、改变观众体验的核心之一是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以及技术创意。《阿凡达》技术开发长达8年,耗资1 200 万美元。卡梅隆拥有2 000 人的团队,其中800 人为数字工程师,使用的计算机共有4万多台CPU。电影制作已经全球化,在美国写剧本、在中国造模型、在新西兰录音、在法国配乐⋯⋯在长长的产业链中,有着长长的离岸外包订单。这些都是我们的机遇。总体而言,如今中国的外包企业如雨后春笋,但顶级人才不多。充分落实外包新政69 号文的关键是刻不容缓地培养人才。政策驱动只是一个轮子,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是更重要的一个轮子,其中提高核心技术不可懈怠。有好的迹象:2009 年中国动画电视制作总长度已达15 万分钟。而与人才、核心技术同等重要的是商业模式,是像好莱坞、苹果公司那样完美的产业链、供应链。把外包人才的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外包产业才有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