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铁的后来者,中国在基建和动车组等部分高铁建设领域已具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高铁能否驶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的高铁能否驶出国门?
中国的"高铁热"似乎正在驶出国门.短短几年即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的成功示范效应,以及中国低廉的建设成本吸引了全球目光,相当多国家开始寻求与中国合作建设高铁.
虽然海外商机浮现,但中国高铁相关企业"出海"之路却很难一马平川.中国在高铁电气设备及通讯系统等方面的短板,以及运营经验的缺乏,令其在面对日法等国先进企业时,总承包能力稍显薄弱,估计铁路基建和机车等中国的强项会成为出口的先锋.
"相对日法德等高铁先进国家,中国的最大优势是成本."国内产业研究专业机构--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介绍称,海外国家建设高铁项目,包括路轨、车辆及控制系统在内,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而中国的建设成本为0.33亿美元,相差三分之一.
不少券商分析师将海外市场作为铁路设备和铁路基建股的潜在利好.国泰君安分析师吕娟认为,"若是海外高铁形势很确定,出口占比提高,(北车和南车)这两个车辆股将涨得更猛一些."
国内的动车组生产商--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目前海外出口收入占比不足10%;而铁路基建公司--中国中铁此前表示,希望海外业务占收入比例能达到15%.
不过黎雪荣指出,海外大多高铁项目自招投标到建成,需耗时数年,短期内规模料有限;但她对中长期全球高铁建设形势仍较乐观.
据其预期,2020年前海外高铁投资将超过8,000亿美元,带动其它产业创造的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的投资额为1,650亿美元,整个市场规模为1.5万亿美元.
兴建高速铁路也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振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6,920公里,计划继续投入8,000亿元,在2012年前实现新建高速铁路里程达1.3万公里的目标.
海外高铁建设仍显谨慎
高铁并不是新鲜事物,在日本、法国及德国早已大规模兴建.只是中国的成功示范及对经济的有效拉动,使得美国、俄罗斯等大国近阶段对高铁也产生了兴趣,纷纷前来中国寻求合作.
黎雪荣指出,近期海外兴建高铁的意愿升温,一来是完善其国内的客运铁路网络,二来是希望通过投资交通设施,拉动内需和提振经济.
"发展中国家,例如亚洲国家,还是非常需要铁路这种基础设施的,"她说,亚洲将是中国重要的高铁出口市场,因为中国高铁的性价比较好.
世界银行近日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技术及知识移转,再加上累积兴建及营运数千公里高速铁路的经验,让中国拥有了最先进的铁道产业.在其他国家引进高速铁路时,这应会让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
不过高铁投资额动辄几十亿美元,而且未来盈利前景并不明朗,令相当多国家不得不谨慎行事.
平安证券分析师叶国际表示,海外国家对于是否建设高铁,顾忌比较多.除了财政实力外,还有来自土地征用的困难、民航等既得利益者的阻挠等.不过类似举办2016年奥运会的巴西,建设高铁的决心还是蛮大的.
巴西高铁项目连接巴西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预计工程将从2011年启动,项目建设约需188亿美元投资.项目正式竞标将于12月16日在圣保罗开始,投标成功者将负责铁路建设、运营和维护.目前已表示参加投标的有中国、韩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企业.
[---分页标志符---]
中国具备部分单项优势
作为高铁的後来者,中国在基建和动车组等部分高铁建设领域已具世界领先水平,例如无砟轨道、无缝路轨及研发出世界上最快的、时速380公里的动车组,中国已对日本、法国等高铁先进国家形成有力的冲击.日本媒体近日疾呼,中国高铁将威胁到日本新干线的技术出口.
不过黎雪荣认为,中国在控制系统、电气设备及部分辅助设施上稍显薄弱,而且运营经验相对缺乏,面对类似巴西的BOT(建设-运营-转让)模式,中国军团在海外高铁总承包上存在一定风险.
据国内媒体稍早报导,中国南车与中国铁建和北京铁路局组成的联合体,已退出沙特"朝圣高铁"二期项目(BOT)的竞标.南车公司的解释是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了解;而业内人士称,运营经验缺乏令高铁盈利前景不清,亦是南车退出的一个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总承包或牵头承建的委内瑞拉和土耳其高铁项目,将是中国企业的试验田,有望为今後中国高铁技术出口带来重要的示范效应.
基建和车辆股或将受益
由于成本优势突出,受访分析师对中国高铁基础建设领域的出口前景表示乐观.但考虑基建行业工程周期长,毛利率低的特点,企业虽能获得订单,但盈利增长也非立竿见影.
国金证券分析师包社认为,鉴于中国企业成本便宜且工程进度较欧美基建商快的比较优势,中国高铁基建的出口市场存在.但他强调,"拿到订单要1-2年,而整个项目周期可能达到3-5年,所以企业受益至少就要三年之後了."
对于铁路基建出口的受益企业,受访分析师一致推荐中国主要铁路基建承包商--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
汤森路透StarMine数据显示,未来12个月,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市盈率达9.6倍和9.4倍.过去30天,九位分析师中八位给予中国铁建A股"强烈买入"或"买入"评级,10位分析师中八位给予中国中铁A股相似评级.
对于北车和南车等铁路车辆股,分析师认为,国内高铁的大规模建设,将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订单,未来产能相当饱满,公司运营形势较确定;而海外市场的订单属于"锦上添花".
叶国际指出,"即使2011年以後,北车和南车的需求将比较平稳,产出仍在高位,...海外市场将是唯一的刺激因素."他认为,这两只车辆股属于防御性品种,维持"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