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3900万人睡眠质量最有力的法宝不是药物而是机器
入梦空间
如果你去飞利浦在北京、上海或西安等地的家庭医疗保健体验中心,在睡眠检测室躺下,或许你能立刻进入宛如电影《盗梦空间》的梦乡场景。但对在这里上班的员工来说,他们要观察的可不是你梦中的潜意识,而是你的睡眠质量。
一般而言,被观察的重点情况是,睡眠时是否会出现呼吸暂停综合症(OSA),俗称打呼噜、打鼾。这个被大众视为正常情况,甚至是“睡的香”的现象,在医生那里却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理由并不复杂,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轻则会影响第二天的作息,重则造成生命危险。
在中国,实际情况远比外界想象的麻烦得多。据卫生部等相关权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被睡眠呼吸障碍所困扰的大约有3900万人,而被诊断确诊的人数仅有16万到26万,最后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病人只有1.5万人左右。
这实际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待挖掘。在美国,和睡眠相关的医药、医疗器械市场正在高速成长,在一些专业人士眼中,其重要性不亚于对肥胖、糖尿病等常见病的诊治。其每年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整体保健支出费用为34亿美元。而在中国,睡眠产业更多还是和床上用品、安神保健的药物相关,真正依靠医疗产品解决的情况相较不多。
好消息是,认知情况正在逐步改变。在1995年卫生部的一项调查中,认为打鼾不是病的占33%。到了2003年,认为打鼾是病而且需要治疗的公众,占到了34%。而近期的调查,认为打鼾是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65.1%。
随着公众认知的提升,有更多人主动去医院做“睡眠检测”。比如在和睦家医院这样价格高出好几倍的私立医院,该项目需求量很大,这些患者多是更注重生活品质、健康状况的人士。
而跨国医疗公司也挤进这个市场。飞利浦2008年以5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呼吸医疗设备厂商伟康(Respironics),同年通用电气则收购了一家名为Breas的医疗产品公司,Breas主要生产呼吸、睡眠疗法和急救药品。美国泰科医疗和西门子则分别从2007年和2008年开始,就在中国市场销售睡眠呼吸机的系列产品。到现在为止,这些跨国公司在该领域的增长率几乎都达到了两位数。
完善产业链
对大多数OSA患者来说,呼吸暂停是因为其呼吸道比正常人窄,再加上中国人及东亚人普遍下颚靠后,更容易造成呼吸道狭窄。此外,随着不少人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加,如饮酒、肥胖也加剧了呼吸障碍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日益普遍的病患,光靠跨国医疗公司自然不够,还需要从医院体系从头开始完善。目前在中国大部分睡眠、呼吸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主要是在呼吸科、耳鼻喉科,由心内科创办的睡眠呼吸研究机构只有上海肺科院一家。
而在医务人员的传统治疗观点中,对睡眠相关疾病也并没有放到统一协调的位置。在美国,病人大多是被全科医生发现呼吸系统疾病,然后建议转诊看睡眠方面的专家。“而很多中国睡眠呼吸方面的专家告诉我,在中国更多是病人直接找过来的。”飞利浦伟康公司首席医疗官大卫·怀特(David White)博士对《环球企业家》说,“这意味着医务人员还缺乏对病人的整体建议的意识。”
这就需要医院一方面对睡眠相关的治疗提升到更高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发动各种力量来完善全面的医疗体系。飞利浦伟康意识到了这点,开始主动到医院做内部培训,与医生就睡眠呼吸疾病进行更密切的交流。比如今年8月,他们就前往西安医院——这里的耳鼻喉科睡眠检测中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睡眠检测中心——就呼吸机的依从性做了报告,提出如何提高治疗依从性的解决方案。
此外,鉴于目前中国的医疗资源不够,在市场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成熟的家庭医疗保健服务、供应、销售的体系,飞利浦还创办病友俱乐部,让一些经过诊断确诊为呼吸紊乱的病人加入这个俱乐部,定期聚集在一起介绍一些产品或者免费做一些监测。
进入家庭
一旦产业环境真正成熟起来,解决病患的实际治疗办法主要包括佩戴呼吸机(CPAP)和手术治疗。佩戴呼吸机是相对便捷的治疗方案,但是因为需要长期坚持晚上佩戴面罩,依从性不好,有些病患会选择采取口腔矫正器或者手术治疗——手术需要将病人上、下颌往前拉,改变面容,创伤大,在美国是花费5万到10万美元的大手术,而在中国则因为暂无统一标准而情况不一。
“关于睡眠呼吸暂停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这种病本身治疗最有效的是CPAP,但需要各种因素的影响。”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常务副主任肖毅对《环球企业家》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其实是让睡眠的治疗在家庭中完成。这不仅使诊断的难度大大降低,也符合了未来家庭医疗的趋势。
飞利浦家庭医疗保健业务不仅对睡眠呼吸紊乱提供了诊断、初筛等服务,也提供家庭远程监控,以及远程报警、给药相应服务。这在北美地区很受欢迎,美国和加拿大每年大概有近70万的病人接受该服务。此外,飞利浦能够提供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病人在家中接受治疗所需设备。其在中国最低价位的呼吸机只有3980元人民币。该价格与中国国产品牌的一些呼吸机相差无几。而日本松下电工则新推出了每台3万元的“松下睡眠屋”产品,进入中国睡眠市场。
除此之外,呼吸机的销售渠道也在向家庭购买拓宽。从2010年9月开始,一家做呼吸机行业资讯的网站第一次尝试药店渠道销售,在北京同仁堂药店内销售呼吸机产品,希望呼吸机能够像血压仪、血糖仪等设备一样顺利进入家庭市场。
“对常见慢病的服务一定要走向临床,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病人的家庭。家庭式的医疗服务模式一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模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对本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