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国公司学会在中国赚钱之后,他们发现庞大的中国市场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除了复杂的多级市场,越来越挑剔的消费人群之外,他们还必须用尽各种办法来提升自己的管理之术,而这需要

跨国公司的管理之术与中国公司的管理之道

来源:《环球企业家》2005年11月总第116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在跨国公司学会在中国赚钱之后,他们发现庞大的中国市场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除了复杂的多级市场,越来越挑剔的消费人群之外,他们还必须用尽各种办法来提升自己的管理之术,而这需要他们和中国企业互相学习,融汇两种不同的管理思路。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董事长田源:

东西方管理都无法偏废。比如西方公司特别讲究会议制度,天天开会,不断报告,这对期货行业会适合,每天都报告好几次,知道哪里有风险;而另一方面,东方管理要解决如何增进每个人对企业的诚信,我在公司推行“三信,五精神”,用这个标准来选人。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公司董事长陈东升:

我们的技术、流程是来自西方的,但是我们的商业的方法论都是来自中国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是西方文化教育出来的,是西方的文化和东方的思想融合在一起的,比如说讲员工和公司的关系,员工和领导的关系就是同志加哥们。同志讲什么呢?是讲规矩,哥们是讲情讲义,所以同志加哥们就是典型的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结合。

台积电(上海)公司总经理赵应诚:

对于东西方管理方式的冲突,我反思绩效考核。西方管理要按照排名分出高低并与奖金升迁挂钩,但是这种制度执行三、四年之后就有问题了,最优秀的人突然不行了,最优秀的人无法维持一直优秀,所以他辞职了,因此管理一定要掌握自己公司的脉胳,要想成为世界级的公司,一定要有符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脉胳。

INFOSYS中国区副总裁Vineet Tosheiwal:

作为一家致力于全球化的印度公司,我们具备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方法,而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在当地市场来学习和领会这些管理方法及其背后的精神。比如亚洲人通常讲究速度,亚洲企业的发展速度都是很快的,而在西方市场,我们学到了质量控制,而具体到中国市场,我们可能学到了关系学,公司必须跟客户、政府、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

万盟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王巍:

管理千万不能求同而要存异,管理只有在企业特殊的环境中才有作用;另外,管理是一个工具,这会体现出老板的管理风格,管理是必须做工具之用的。道、术最后都要有实际的效果,没有实际的效果的工具是不值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