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说“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就是人们不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让时光倒流十年、二十年,昔日历史看来别样风情。

时光倒流十年·1996年6月

来源:《环球企业家》2006年6月总第123期  |  作者:本刊记者 关鉴  |  阅读:

时光倒流十年:人民币自由兑换

1996年6月20日,中国政府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管理做出了重大变革,从7月1日起,不论是合资还是独资的外商企业都可以到银行购汇满足经常账户下的用汇需求。
 
而且外资企业还可以继续享受中国企业所没有的“特权”—可以将外汇收入保留在自己的账户上,而中国企业必须全部卖给国家指定的银行。
 
这被认为是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关键一步,比中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的时间提前了四年,这也为中国加入世贸扫除了一个障碍。
 
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来源于中国政府对经济前景的自信——通货膨胀已经从20%降到一位数,连续两年获得了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达到了创纪录的850亿美元。
 
但人民币成为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仍然只在中途,出于经济安全的考虑,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中国仍然没有给出时间表。
 
后续:2005年7月21日,人们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知道了中国政府从即日起将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1%,并将单一盯住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这基本达到了温家宝总理所称 “出其不意”的效果。由于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美国要求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中国则回应说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要按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利益自主进行,同时重申将继续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时光倒流十年:卖掉国企
 
在海外舆论看来,到1996年6月,诸城模式已成了中国步履维艰的国企改革的一个样板。
 
已有28年工龄的王树荣改掉了迟到和上班闲聊的毛病,并且经常提前上班,因为他现在觉得自己也是企业的主人,与此同时,他的个人收入和企业的利润都明显增加了。
 
这是山东诸城的官员乐于举出的一个实例,以证明当地以股份制为主要手段的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个105万人口的县级市对当地国有企业进行租赁、兼并以及破产,而最主要的方式是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将股份卖给全体职工,职工随意购买,没有级别限定。参加改革的职工为此要丢掉铁饭碗,东挪西借个人负债,市长陈光在改革动员大会上说,“以后你破产我只能同情”。
 
出售国有企业的诸城模式受到追求产权明晰的经济学家的欢呼。1992年,诸城全部282家国有企业有三分之二亏损或勉强保本,而到1996年,剩下的272家国企已经全部赢利。
 
“谁在乎企业是不是国有,重要的是企业能否盈利,能不能上缴税收,同时让职工待遇得到改善。”当地官员这样认为,而持不同看法的人,则对主持这场改革的市长陈光起了“陈卖光”的绰号。
 
后续:“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周围冒出许多富翁!”诸城人这么描述城市十年后的变化。去当地采访的记者观察到城市马路宽大、整洁,豪华轿车众多。据说,在诸城至少有20辆宝马,和周围的县级市比起来反差甚大。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县财政都曾向当地富豪借钱。但当地官员则更愿意举出这样的事实,诸城年GDP增速为20%,从2001年开始,跻身中国百强县。“由于经济发展强劲,诸城就业充分,基本上没有失业。”
 
 
时光倒流二十年:合资表率面临危机
 
1986年初夏,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个合资项目——北京吉普正面临着一场危机。由于中方不同意以外汇购买进口配件,外方美国AMC汽车公司一度闹着要撤资。曾把中国看成是二战以后出现的最大商业机会的外国投资者,现在却感觉中国市场的赢利前景晦暗不明。
 
在他们看来,中国政府要求合资企业生产的半数以上的产品要用于出口,以赚取当时中国紧缺的外汇的做法简直就是无理要求,限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它们很难将生产成本降到国外的同等水平以下,大量出口并不现实,而且它们投资的本意就是盯着中国自身巨大的市场。
 
另外让外商不满的是,他们要以人民币的形式持有在华赚取的利润,而不能以外汇的形式自由汇出。攥着大把不能兑换的人民币,他们觉得并不踏实。

后续: 当时这场风波的主角美国汽车公司后来被克莱斯勒兼并,1998年克莱斯勒又与戴姆勒·奔驰合并,成为今天的戴姆勒·克莱斯勒。而北京吉普几经周折,今天开始生产梅赛德斯-奔驰轿车。故事的其他要素几乎全部发生了大逆转。20年后中国已经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中国商品为中国赢得了上千亿的贸易顺差,至于当时被认为价值存疑的人民币,今天则是全球投机客疯狂购入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