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华尔街150多年的合伙人制度如何走到尽头
保守主义的终结:《最后的合伙人——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秘
华尔街150多年的合伙人制度终于走到了尽头
《最后的合伙人——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秘密》
(美)查尔斯·R.盖斯特 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定价:29.80元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华尔街投资银行一直扮演着变革和保守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帮助美国政府和公司筹集了扩张所需的各类资金,但是另一个方面,他们自身又由于长期坚持合伙制,而缺乏进取的精神,直到1998年,最后一个合伙制公司高盛(Goldman Sachs)公募上市,才结束了华尔街投行不透明的历史。
当然没有人怀疑华尔街投行在美国历史上起到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帮助其他公司上市成为公众公司,而自身却一直固守讲究“自己人”的合伙制的做法却为越来越多的批评者诟病,作为美国曼哈顿学院的金融学教授,查尔斯·R. 盖斯特(Charles R. Geisst)自然也是这个观点的拥护者。
在著作本书之前,查尔斯·R.盖斯特曾是一名资本市场分析师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同时对华尔街的历史也颇有研究,和他的其它关于华尔街的畅销著作不同,这本书只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华尔街投行如何从合伙制变成公众公司。
按照西方金融学一贯的思维,查尔斯·R. 盖斯特选择了以各个时期的代表商号和投行做为案例来一一说明,并试图得出过去的某些做法对现在依然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尽管他没有在案例后历数合伙制的种种不足。
比如在写到德雷克塞—本海姆—兰姆伯特这家1938年到1947年被列为“华尔街十七杰”的投资银行时,作者曾用略带讽刺的口吻说道,合伙制企业和被个人牢牢控制的商号看起来都有着相似的特点,不论他们在19世纪和20世纪是否卓越不凡。
具体原因作者当然也做了个案分析,因为这家公司在20世纪末的时候成为华尔街承销团名单中的顶级承销商,但是很快落马。而此前,它在1990年的时候也差点倒闭,这前后的原因要么是个人在公司中的作用过大,要么就是坚守合伙人制度不做任何改进。
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合伙制对华尔街投行到底带来了哪些利弊。作者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合伙制的核心不足还是不能给经济带来持续不断的动力。而就合伙制投行本身来说,突出的问题则是资金短缺。即使在商号拥有盈余资本的情况下,他们的未来仍然是不稳定的,因为当他们的合伙人退休时,会抽走自己的资本,从而缩小商号的财务基础。事实也证明,很少有合伙人在离开之后还把资金留在商号内部。
其实观察这两年合伙制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可以发现,这种治理结构也已经越来越暴露了它的缺陷,比如在财务领域,在安然事件后,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如果追究根源,安达信的合伙人制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高盛上市后,连同作者在内的美国众多经济学家、金融学家都一致认为,华尔街的投行结束了自我保守的历史,独裁者成为公司最高领导人的时代已经过去。
当然回过头来看,许多资深合伙人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并化身为一个个传奇故事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还是普遍对投行合伙人的经历充满好感。老摩根在去世后只留下了6800万美元的遗产,这让另一个大人物安德鲁·卡耐基感叹这位银行家不是一个很富有的人,而安德尔·梅耶从雷达飞瑞那里得到2亿美元后,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实际和老摩根赚的钱差不多,但是这个数目却被严格保密,以避免人们对投资银行家收入过高一贯的批评。这些都是盖斯特在抨击合伙制同时也不忘强调的一点。
对中文版的读者来说,有一个疑惑的地方是高盛上市的时间是1998年,而本书却写成1999年,也许这是排版造成的失误。
《极客与怪杰:领导是怎样炼成的》Geeks&Geezers
(美)沃伦·本尼斯 罗伯特·托马斯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定价:29.80元
这本亚马逊网上书店管理类榜首图书是领导学泰斗沃伦·本尼斯的最新力作,告诉你领导力离不开熔炉 :——让一个人在经受考验后脱颖而出的过程,在其中,他们不仅变得更强,而且还具备了他所需的领导和学习的工具。“熔炉”描述了变革与成长的一种强力的连锁反应。
极客:
·年龄在21-34岁之间
·从有记忆开始就在与数字技术打交道
·在30岁时的理想是改变世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领导能力的养成阶段在1991-2000年之间
·追求个人生活与事业发展的平衡
怪杰:
·年龄在70岁以上
·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30岁时的理想是在一个有实力的公司中得到一份可以养家 糊口的工作
·崇拜英雄人物和领袖人物
·领导能力的养成阶段在1945-1954年之间
·虽然年华老去,依然保持赤子心态
极客和怪杰都有的个人品质:
·适应能力
·凝聚共识
·独特的声音
·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