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业务不能看上去很美,应该看得见、摸得着
让海外版图清晰起来
海外业务不能看上去很美,应该看得见、摸得着
国人喜谈大局观,常说的一句话是“全国一盘棋”;在思考中国企业的全球战略时,“全球一盘棋”,似乎也正成为国际化公司的口头禅。
本刊第6期曾推出“全球竞争力中国50强”的专题报道。平均而言,这些企业2005年海外收入占到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中一些公司国内市场业绩发生滑坡,但凭借出口的强劲增长,总体业绩维持了平稳态势;另一些公司则通过增加海外投资,实现了公司预定的整体营运目标。
国内市场已经满足不了中国企业的胃口,甚至无法支撑它们很好地应对同处一室的外资公司的竞争。走出去已经不再是替代之选,而是必然之举。意欲把国际市场纳入版图,就应重视对在这些市场的运作状况的调查研究;对中国公司而言,加强对海外收入与投资的统计分析,可谓迫在眉睫。
在前期对更大范围企业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的海外业务处于相对混沌的状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情况:1、海外收入相对较少,没有统计的必要;2、集团下属子公司较多,各自都有海外业务,未进行集团合并统计;3、发生并购后未能对海外收入进行及时汇总分析。由于公司海外业务的信息并非上市公司指定必须发布的财报内容,在某些香港上市公司中,企业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也不统一。如联想集团2004年年报中没有披露国际收入的地区构成。
当前中国公司海外并购频繁,并购后公司的业务构成更加国际化;公司原先基于国内市场的收入汇总与分析体系,是否能及时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以迅速形成对海外业务的全局研判能力,将可能影响到公司下一步的业务整合,和实现全球化运营的大目标。
近年来,很多公司开始在财务报告中,单独列出海外收入情况,如联想的2005-2006年在香港发布的中期业绩中,在营业额、收益及分类资料项目下,除了按产品类别统计收入外,开始出现地域分类,列入美洲、欧洲、亚太、大中华等主要地区的收入。由此可知,并购IBM-PC使美洲的业务收入迅速扩张,与大中华市场的收入相差无几。而创维集团董事会对本公司在世界各区域的发展情况保持了敏感,迅速研讨相应对策,在这方面走在了不少国内公司的前面。
海外销售收入对中国企业整体盈利的重要性正在呈现上升趋势,政府相关部门如商务部今年也正式启动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全面统计工作。对于正考虑和已实施国际化乃至全球化战略的中国企业而言,海外收入的比重以及地区分布情况,能直接反映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特定的国际化策略的实施效果,也能反映相关市场的拓展潜力,有利于企业高层从数字上把握全球大势,在区域投资决策方面更完备的相关信息,真正形成全球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