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称大部分会员公司对中国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

看好中国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环球企业家》周燕  |  阅读:

中国欧盟商会称大部分会员公司对中国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

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表示, 中国-欧盟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开创了双赢局面。欧盟商会的会员公司大多在中国有较好的收益,并继续看好中国市场。

9月5日,中国欧盟商会在京城俱乐部召开《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06/2007》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欧盟商会会长杨森(Serge Janssens)表示,83%的受访企业预计他们的在华业务2006年能够盈利。预计暂时无法盈利的企业,仍对中国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杨森说。据路透社报道,世界银行根据“地图方法”计算称中国已经以极其微小的差距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位居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五周年。杨森表示,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推动了商业环境的改善,给外国企业带来了实惠。中国基本上履行了外资开放市场的承诺。在商会的调查中,有71%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愿意遵守世贸组织的原则和精神。

欧洲企业在中国设立业务部门的首要原因是“在中国生产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表明企业已经不再把中国仅仅作为一个制造基地,而是一个重要的消费市场。也印证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主要城市的生产成本上升。

然而,欧洲企业在中国仍面临诸多困难。杨森在会上说,最普遍的问题是政府法规/透明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另外还存在标准和标准制定的问题。中国“十一五计划”(2006-2010)中与在华外国企业相关的内容关系也影响了商业前景。

杨森继续对透明度问题着重说明,他称中国监管体制缺乏透明度视为会员公司在中国开展商务活动的最大障碍。新法规从公布到实施之间的时间太短,企业无法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且中央和地方政府缺乏协调,各地方在法规内容和强制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

中国欧盟商会在答记者问中还提及,外资银行要在3周内,根据新法规决定是否在华耗资10亿欧元建立分行。举例再次说明出台新规定之后,企业没有充足时间做决策。

针对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新的专利法修改问题,中国欧盟商会表示,修改版本不存在对外国企业的退让和妥协,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分别同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举行了会议,听取双方建议,共同商讨。

中国欧盟商会表示,会在芬兰赫尔辛基将新版《建议书》呈递给欧洲官员和商业领袖,以共同讨论书中内容。在这之前,已经向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提交了政策建议。

中国欧盟商会成立于2000年,代表欧洲在华企业的意见,为中欧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高层提供沟通渠道,关注和报告中国的市场准入情况,就贸易相关问题展开磋商和对话。

注:更多信息请浏览中国欧盟商会网站:http://www.europeanchamber.com.cn/home/index.php

Tags:  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