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境外动画片的限制政策或许可以催生更多的商业机会,但这其中不包括国内动画制造商的崛起

中国迪斯尼之难产

来源:2006年9月号 总第126期  |  作者:本刊记者 张亮  |  阅读:

对境外动画片的限制政策或许可以催生更多的商业机会,但这其中不包括国内动画制造商的崛起
 
一个政策能否拉动一个产业?通常,即使结局难料,仍不乏有人愿意就此做出赌注。
 
2006年8月中诞生的《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就是这类博弈的最新契机。其中规定,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晚5点至8点间,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或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一言以蔽之,在儿童收视的黄金时段,国产动画片或少儿节目将占有100%市场。
 
对业内人士而言,这可不算突发事件:去年6月,关于这一政策即将出台的消息已暗中风传。事实上,该通知符合广电总局一直以来的政策倾向:过去6年中,它数度出台相关措施,逐步收紧对境外儿童节目的管理,直接导致2000年时海外动画片占到各电视台90%播放率的景况急转直下。
 
那么,对国内媒体业者和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打造“中国迪斯尼”的机会吗?
 
“即使不做到迪斯尼那么好,我想做到中国第一也一定有很大价值”,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表示。沈观望这个行业已有数年,在该政策出台前三个月对湖南宏梦卡通公司投资750万美元。后者成立于2004年,是该行业全国节目产量最高的公司。
 
如果按照简单的推理,在政策的保护下,宏梦的成长空间近乎无限大:若以平均每天播出18小时、首播与回放节目1:2的比例、国产动画片播出时间达到广电总局要求占该频道总播出时间的60%计,湖南、北京、上海三家全国性动画卫视频道所需的动画片首播时长将高达23.6万分钟。这似乎意味着,国内前20位的动画制作厂商均会拥有不错的成长空间。
 
但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从不会遵循纯粹的逻辑。鸿鹰动画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戈不否认该政策对国产动画片的发行和宣传会有好处,但并不认为它能在近期迅速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国内对动画片的观念需要改观。”他对《环球企业家》说。
 
事实上,新政策并不会彻底堵死海外同行,同样也不会太多改善国内制作公司的生存环境。
 
所谓“国产片”,实则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并不取决于资金来源,而是根据该节目是否在国内报批、审核并生产评判。就是说,对这一政策的规避并不困难:即使迪斯尼投资的节目,只要经历恰当手续,并由国内代工完成,同样可以算作国产作品。
 
而真正阻碍本土动画公司崛起的,从来也不是海外节目过剩,而是国内并未拥有一个健全的动画盈利模式:国际通行的手绘卡通的成本不低于每分钟8000元人民币,日渐主流的3D动画的生产成本为1.8至2万人民币。但在中国,一集20分钟动画片的售价不过10万元左右。另外,合理的盈利模式包括一部作品可售予多家电视台,然而目前来看,动画片或被中央电视台买断版权,或廉价出售给数量不多的地方电视台。尽管前者可略有赢余,可丧失版权也就意味着缺乏长期回报。后一种选择需要大量投入财力与精力构建销售队伍。即使迪斯尼在中国的王牌合作节目《小神龙俱乐部》,在国内4000余家电视台中不过拥有43家合作伙伴。
 
这或许意味着,新一轮国产动画业投资潮流中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很可能是渠道整合者、衍生产品生产商,总之,肯定不是应有的产业中坚——节目制作商。
Tags:  创新 动漫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