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越来越膨胀的城市如何避免成为政府治理者的噩梦

变“胖”的城市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本刊记者 李海强  |  阅读:

[网络版专稿]

越来越膨胀的城市如何避免成为政府治理者的噩梦 

全球化的压力会对城市生活质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这种新环境中,为什么有些城市飞速发展,蒸蒸日上,有些则停滞不前?922,世界银行发布的新报告《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治理、绩效与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的最新趋势,指明了城市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吸引投资和克服面临的经济挑战。

报告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了治理良好的城市有可能趋向更加国际化,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可能也治理得比较好。报告讨论了一方面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又要满足良好的地方治理带来的居民需求,怎样利用这种双重压力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绩效。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到2020年,世界人口的55%将居住在城市。增加的城市人口近94%将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个趋势将会重塑世界的面貌,使城市为吸引技术劳动力和潜在投资者展开竞争。

在发布会上,该报告主编,主管世界银行学院的世界银行副行长傅兰妮女士做了题为《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治理、绩效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她说:“从400多个城市的数据库中提取的证据显示,在城市一级改善治理,可以使城市成为更加宜于访问、居住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这本书通过研究在整合城市化、全球化和治理这些力量方面最为成功的案例,达到了寻求对这些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理解。

傅兰妮女士自200112月起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 1992年加入世界银行的傅兰妮被公认为是一位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战略规划方面的重要专家,先后作为交通经济学专家任职于世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和南亚地区、世行发展经济学部研究员,并在1997年至2000年期间担任南亚基础实施局局长。

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提出了一些广泛的政策建议,如:

改革应当把重点放到改善国家治理上;

地方一级的治理对于提高城市质量非常重要。所以理智改革的城市领导人利用他们掌握的地方政策和体制影响力,把全球性的机遇转化成为当地市民造福;

国际金融机构应当继续对成员国的国家治理质量进行评估;

各国和国际组织应当开发新的机制,能够在地方、区域、国家和国际层面上运作;

援助机构可以把更多的重点放在支持改善城市一级的治理,例如,帮助培养市政管理人员利用全球化契机所需要的技能;

援助机构也可以通过与城市政府合作,通过城市之间的网络和合作关系支持他们顺应全球化和改进治理的努力。

这份报告有助于帮助改进城市化领域的政策设计。英国财政部常务次长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评价此报告的必要性说:“目前有1.5个亿人住在贫民窟里,享受不到任何市政服务;非洲当地的政府缺乏适当的资源和能力来管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任何经济增长和减贫战略都必须把城市化放在中心位置。”

点击此处下载傅兰妮女士演讲时的PPT

Tags:  城市 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