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报告表明,东方巨龙已成为全球第五大专利申请国

中国保护创新

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作者:环球企业家网络版  |  阅读:

在全球专利申请量排行榜中,中国已取代德国,成为第五大申请国,这突显出在知识产权领域,亚洲工业强国的地位日益突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于2006年10月16日(星期一)发布的《2006年WIPO专利报告》显示,东北亚地区过去20年的专利申请量激增,最明显的原因是中国和大韩民国成为重要的工业经济体。数十年来,日本特许厅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利局,2004年居民和非居民提交的专利申请超过40万份。中国专利局只用了20年就成为世界上第五大专利局(以专利申请数量计),中国居民的专利申请量从1995年至2004年增加了五倍多,达到65,786件。目前,大韩民国拥有世界上第四大专利局,并且正在经历非常高的增长率,居民申请量从1994年至2004年增加了三倍。

从1995年开始,专利申请人在其居所所在国提交的申请数量不断上升,反映了国内发明活动的稳定增长。申请总量增加的部分中,大多数是国际专利申请。巴西、中国、印度、韩国和墨西哥等国外国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反映了市场和生产活动的国际化。寻找新出口市场或在海外投资的企业热切希望在这些重要的新经济体中保护自己的发明。专利制度是逐渐增多的全球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密切反映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增长。

在2004年这个具有完整可用统计数据的最近一年,全世界有效专利的总数为540万件。

“这份内容全面的报告用便于理解的格式揭示了全世界专利活动的完整景象。它显示了世界各地专利活动的分布情况,并含有关于专利制度某些重要趋势的详细信息,”WIPO总干事卡米尔 • 伊德里斯博士如是说。“WIPO在过去数年加强了工业产权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以帮助决策者、从业者和其他有关方面更好地了解专利制度对世界各地经济和发明活动的影响,”他补充说。

总干事说:“报告显示,国际上对专利制度的利用发生了显著增长。它还显示,专利制度正在被用于其预期目的,即激励创新、促进经济活动。”伊德里斯博士进一步指出,报告显示对WIPO《专利合作条约》(PCT)的利用程度有所增加。PCT是一种简化的国际专利申请制度,已成为企业在寻求基础广泛的专利保护时的一项重要工具。从1990年至2005年,PCT申请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6.8%,2005年的国际申请数量超过134,000件。在所有国际专利申请中,利用PCT的申请目前占到47%。

从1985年至2004年,全世界的专利申请数量几乎翻番,从884,400件增加到了1,599,000件,1995年以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75%。这与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约5.6%的年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虽然越来越多的申请人在居所所在国以外为自己的发明寻求保护,同时新兴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一直在越来越多地利用专利制度,但是对专利制度的利用仍然非常集中。五个专利局占了全世界专利申请总量的75%和专利授权量的74%。这些专利局是:美利坚合众国(USA)、日本、欧洲专利局(EPO)、大韩民国和中国。

从有效专利权的所有权来看,或者从过去20年授予的专利来看,集中现象更为明显,日本和美国的居民分别拥有2004年全部有效专利的29%和22%。由于并非每件专利申请都转变为专利(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例如申请人可能决定不再继续申请,或者申请被驳回),因此2004年实际授予的专利数量为60万件,即1995年和2004年之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

专利授权的期限是20年,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延期。2004年,在全世界总计540万件有效专利中,81%由六个国家授予:美国、日本、联合王国、德国、大韩民国和法国。但是,通过对专利申请人居所所在国进行分析,日本在这一方面占据领先位置,其后是美国、大韩民国、德国、法国和俄罗斯联邦。应当指出,一些专利申请数量较高的主管局关于有效专利的信息不可用,它们主要是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和一些欧洲主管局。2004年有效的专利中,53%在1997年或之后申请。2004年有效的专利中仅有22%在1994年之前申请。

报告采用了专利密度指标的概念,按照衡量国家规模大小的各种手段(人口、GDP、研究与开发支出)计算专利数量的加权值。专利密度指标显示,从专利申请与GDP或研究开发活动的比例来看,日本和大韩民国的专利申请率很高。以每美元GDP计,日本和大韩民国的专利申请量是欧洲和北美洲工业化国家的五倍。

这些指标还显示,许多小型工业化国家的专利申请率高于平均水平,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和丹麦。如果将专利活动同GDP总量和研究与开发支出相比较,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也拥有很高的比率。

请点击这里下载《2006年WIPO专利报告》英文PD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