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是价值上万亿的生意,但具备冠军相的玩家尚未诞生
老兄,我的电视在哪儿?
这或许是价值上万亿的生意,但具备冠军相的玩家尚未诞生
8月22日,在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科技发展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又被问到了一个他五年来一直被问的问题,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将何时确定?
原因很简单,当时坊间又在开始流传传输标准即将出炉的消息。
五年来下面的情况曾经不止一次的发生,标准出炉的消息从传言开始,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后又在主管部门的否认下不了了之。
但这次情况却有所不同,张海涛承认“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已经基本确定,不久将公布。”
其实,大局在几天前就已笃定,8月18日,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被正式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DMB-TH),并将于明年8月1日开始实施。
这一标准是清华大学在融合广播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大单载波概念基础上完成的。自2001年,国家数字电视专项工作会议决定征集国内提出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方案以来,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一直为谁的方案更优越争执不下。但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数字化转播是一个硬性任务,时间已所剩无多,最终使两种方案走向融合。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的确立,意味着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形成已经越过了其中一个主要的障碍,想象中一个数万亿元的庞大产业集群,足以支撑起任何一个疯狂的财富梦想。
【中国标准】
尽管中国比美国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确立的时间晚了10年,但未尝不是收之桑榆。上海高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夏平建甚至认为其具有“后发优势”——美国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能够实现高清电视传输,但不能在移动状态下接收信号。欧洲标准能够在移动状态下接收信号,但移动时不能实现高清晰度。“只有中国方案是全球唯一能做到移动高清的,而且传输效率比欧洲高,速度快。”
自1939年和1954年,黑白和彩色电视机先后诞生以来,数字电视是具有革命性的第三代。数字电视清晰度更高,可以与DVD媲美,同时使用无线、移动设备、手持设备都可以接收。
2005年6月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拥有4.3亿电视用户,其中有线电视1.26亿户。中国推动向数字电视的转换,意味着4.3亿家庭必须更换他们的电视机,或者采取一个过渡性措施——购买一个数字电视机顶盒。相应的,全国6.8万家电视台,也要投资进行数字化改造。
而且,这不需要等待太久,国家广电总局已经规定了明确的时间表:2008年基本完成省、市级城市有线电视整体转换,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城市有线电视整体转换,2015年完成全国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关闭模拟电视信号。
另一点也同样重要,由于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企业不必向跨国公司交纳任何专利费用,这意味着省去很多麻烦,当年 DVD产业受制于美国标准的局面可能不会重演。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当融合方案成为强制性标准后,由于清华大学方案拥有3项国家基础性专利、1项美国专利,今后国外厂商要生产用于中国市场的相关设备和产品,必须向中国缴纳专利费用。
【暗战】
听起来,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商业机会。接下来的问题是谁将有机会坐在餐桌旁,享用这道难得的大餐。
和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产业化直接相关的企业,自然会有些许优势。
凌讯科技承担着将清华大学标准产业化的任务,核心产品是芯片,已在上海宏力和中芯国际试产成功。凌讯的思路是把企业未来和电视机厂商捆在一起,“他们(长虹、海信、康佳、海尔、TCL、三星等家电厂商)购买芯片、我们提供技术支持,联合开发一体化电视机产品。”凌讯科技总裁张征宇说。凌讯图谋的是这样的地位,一旦厂商每一台出厂的电视机内都植入凌讯芯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将得到类似英特尔在IT行业中的地位。
地方政府在其中的推动也若隐若现,凌讯董事长杨林同时出任复旦大学数字多媒体移动通信研究中心平台主任。
2005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凌讯科技联合其他股东,成立了上海联丰微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移动数字多媒体芯片的研发和市场销售。联丰微纳又与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合作,共同成立了“清华大学多媒体传输芯片技术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在上海杨浦区建立了演示和开发平台,能够演示目前世界上唯一高速移动中接收高清晰度电视,以及手持终端接收电视广播及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的短消息上传信号,实现广播和通信互联互动的示范网。
这会不会令其他的市场参与者心生醋意?从表面上看,这套融合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了清华的技术方案,逻辑上会让基于清华标准方案的厂商更易于抢跑。
当然有人不这么看,“国家标准是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两种技术的完整融合,每个人在里面的贡献都是完全平等的。”上海高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夏平建对《环球企业家》说。和凌讯类似,上海高清是上海交大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一个产业化平台,股东主要包括上海交大产业、上海创投、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夏否认两种技术融合将导致电视机的生产成本提高,“只增加了很少的钱,但增加了多元化的选择,可以用不同技术解决不同的问题。”
据称,高清公司拥有一套完整的技术,包括从系统技术研究、芯片技术、接收机设计、系统方案、市场工程等多个环节。“把整个过程都走完,让运营商和整机企业看到一个可运营、可盈利、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才能产生产业化的真正推动力。”
利用掌握的数字电视传输芯片和编解码芯片,高清公司将其整合为一个名为“神州家家通”的商业模式,已在上海崇明县、湖南株州、安徽凤阳、河南安阳等4个城市做了试验。
高清公司发现的是这样的机会:中国电视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是全世界最昂贵设备的大买主,而在市、县两级电视台,尤其是在西部地区,设备比较落后。全国电视发射机有6.4万部,其中5.8万部在市、县两级。基层电视台的数字化改造,对成本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可能短期内获得大量资金采购先进设备。
针对这种不均衡的市场状况,高清公司提出的是如下的方案。他们提供一台符合国家数字电视标准的调制器设备,价格10万元。利用它,基层电视台就可以不经过大规模技术改造,把现有的基础设施先运作起来,可以用一个频率播出三四十套电视节目。
还有其他的参与者。深圳力合数字电视有限公司也把目光投向了各地的电视台,而且走得更远。力合不但向电视台销售设备,并且是广州、长沙、无锡、芜湖、贵阳等7个城市电视台的股东。
力合也是清华大学在数字电视产业化方面布下的重要棋子。2004年初,清华大学校长办公会决定把数字电视产业化和工程化任务交给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后者于是成立了力合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力合的功能,不但是负责产品、工程和测试工作,还变成一股重要的投资力量,与清华同方一起为凌讯科技做了大量投资。
基于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亦凭借掌握的电视台资源,力合开发出一个名为“紫荆神网”的增值应用服务平台,能实现移动视频、移动通信、移动因特网的技术融合。
这与凌讯科技、上海高清之类的模式有什么不同?
“我们是修建高速公路,为广电打通了一个新的服务模式,把互联网和电视对接起来。”力合总裁马飞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