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就是一个浮华的名利场,谁起谁落难以预料。我们能做的便是放眼看去,记录下个中沉浮。

2006年11月·名利场

来源:2006年11月 总第128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姜建清:抢购工行

整个十月,全球金融市场上最受关注的人绝对非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莫属——这家中国最大的银行刚刚完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尽管此前上市的另外两家国有银行都曾经受到丑闻的困扰,但这似乎并没能打消全球投资者的热情。在工行的认购单上,我们看到这样一串熟知的名字:索罗斯、阿尔瓦立德王子、李嘉诚、荣智健、李兆基、郑裕彤和郭炳江兄弟。此外,科威特投资局、卡塔尔投资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也分别认购了工行股票。

在投资者眼中,国有银行效率低下、风险评估能力不足的缺点已经被工商银行的超大规模所代替。显然,近2万家分支机构,1.5亿个人客户,250万法人客户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都吸引着他们手中的真金白银。

里克·瓦格纳:艰难时世

这位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商的CEO,正在忍受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104,瓦格纳终止了与雷诺-日产已进行两个月之久的结盟谈判,这意味着他将承受来自董事会的更大压力。

通用汽车2005年亏损了106亿美元,已使瓦格纳的职位出现动摇,但他最终说服董事会让他继续留任。

6月底,通用汽车最大个人股东柯克·科克莱恩提出“通用-雷诺-日产三方联盟”的大胆设想,期望能以此让通用获得卡洛斯·戈恩扭亏为盈的经验。但瓦格纳倾向于采取更稳妥的做法——通用之前曾与意大利菲亚特公司以及日本Subaru结盟,但都是一无收获。

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攻城掠地,令通用汽车举步维艰。时间在流逝,如何应对丰田的扩张战略?瓦格纳必须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否则:帅位难保!

马克·赫德(Mark Hurd):“天生”冠军相

尽管马克·赫德时代的HP已远离惠普之道、且尚被丑闻纠缠,但这无法妨碍该公司重振旗鼓。来自Gartner的数据显示,惠普公司2006年第三季度从戴尔公司手中重新夺回了全球范围内个人电脑发货量冠军的桂冠。三年前,正是戴尔从惠普手中夺走了这一位置。

事实上,惠普上次夺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康柏的合并,但这一次,惠普公司个人电脑业务的负责人表示,新数据表明自马克·赫德 2005年上任后,公司业务的良性发展趋于稳定。从2006财年开始,连续四个季度,惠普利润和销售额的增长都创造了新的纪录。

而就整个行业来说,惠普的重新夺冠是行业格局改变的一个重要体现。不是么,戴尔的中年危机刚刚开始显现,而新的市场亮点已经诞生:在美国市场,苹果公司的PC销售额自去年以来上涨30%。

路易斯·加洛瓦(Louis Gallois):临危授命

当路易斯·加洛瓦成为空中客车公司15个月内的第三任CEO之时,谁都知道这是一个烫手山芋。目前,空中客车面临着A380推迟交货、美元疲弱导致成本上升和是否开始建造A350 XWB新型飞机等诸多难题。尤其是A380连续三次推迟交货,已严重打击了该飞机买家的信心。

在空中客车复杂的股东背景下,加洛瓦也许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最佳人选。今年62岁的加洛瓦曾在法国国家铁路企业和两家国有航天公司担任高管人员,因处理法国工会事务的出色外交才能而受到尊重。同时,他还兼任EADS的联席首席执行长。EADS拥有空中客车80%的股份,并将从英国宇航系统公司手中买下剩余20%的股份。

上任伊始,加洛瓦表示,将继续推进前任制定的重组计划,包括裁员和关闭工厂等措施。但这立刻遭到了空客工会的批评。

拉坦·塔塔(Ratan Tata):印度象凶猛

1017,印度塔塔钢铁公司提出希望以80亿美元收购英国Corus钢铁集团。这笔交易一旦达成,将缔造出一个横跨全球的钢铁巨头,也将成为迄今为止印度企业在海外收购上的最大手笔。

前三个季度,印度公司共进行了115次海外收购,总价值74亿美元,几乎与外国公司对印度的投资额不相上下。而塔塔这次的大手笔,将这一风潮推向高峰。

作为家族中的第四代,塔塔集团董事长拉坦·塔塔自2002年以来不断在全球各地寻找收购对象。去年初,塔塔钢铁以2.86亿美元收购了在全球钢铁制造企业排名第56的新加坡NatSteel公司。加之今年6月,全球排名第一的印度米塔尔钢铁集团收购了阿赛洛集团。印度象,正集中火力发动全球钢铁行业的整合浪潮。

李东生:绝处逢生?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算是大大松了一口气。在不久前TCL集团公布的中期业绩中,李向外界交出了公司上半年亏损7.38亿元的不及格答卷,随后便开始不厌其烦的进行反思。但TCL集团新近公布的2006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三季度TCL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112.52亿元,实现净利润0.31亿元。这是TCL集团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手机之后首度实现报告期内盈利。其中,TCL通讯的国内和海外市场均实现盈利,多媒体北美业务提前于三季度首次盈利,功不可没。TCL集团终于迎来喘息之机,可以抓紧时间补上欧洲亏损的漏洞。但是正如半年亏损时,李东生所言,国际化从来都不是一个立杆见影的事情。

谢国忠:自由时光

一封泄密的电子邮件,令谢国忠提前结束了摩根士丹利的职业生涯。过去的9年,大摩与谢国忠的配合堪称伯乐与千里马的典范。摩根士丹利给了谢国忠相对自由的言论空间,而谢的直率敢言令大摩的分析团队声名鹊起。

尽管有人在为摩根士丹利失去这位明星经济师惋惜,更多的人关注的还是谁会成为谢国忠的下一个东家?尽管有多家国际投行向谢抛出了橄榄枝,但普遍猜测谢的下家不是一贯谨慎的高盛——“也许谢会去基金,或者开自己的分析公司。”一位投行人士分析。

无论如何,希望这位具有良好职业机缘的年青学者好好享受目前这个难得的空档,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一直保持他敢怒敢言的鲜明特色。

陈耕:再接再厉

中石油集团的国际化又下一城。1016,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组建合资企业“东方能源”,主要任务是勘探、开采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这是中俄能源合作中首次组建合资公司。中俄能源合作一直“说易行难”,虽然合资大局已定,但能取得多大成果尚需观察。

20044月接替马富才以来,陈耕治下的中石油集团迅速展开了国际化之旅,运用收购奋力扩张海外资源,在中亚、非洲、拉丁美洲都颇有斩获。尤其是去年10月,中石油以41.8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完成的最大一起海外并购。